“我给你看个东西。”陈雨神秘地拉着他来到美术教室。
在教室角落,放着一个精致的建筑模型——正是荣语设计的改良版。穹顶可以开合,内部有精细的星空投影装置,甚至连他设想的光影调节系统都实现了。
“这是”
“我按照你的设计图让的,”陈雨有点不好意思,“偷偷让的,用了好几个周末。”
荣语绕着模型仔细观看,越看越惊讶。陈雨不仅完美复现了他的设计,还让了改进:她用光纤和led灯制造出了更逼真的星空效果,用半透明材料模拟了云层的变化。
“为什么”荣语哽咽了。
“因为我觉得你的设计很美,不应该被埋没。”陈雨轻声说,“而且我相信,真正的美总有一天会被看见。”
然而这份感动没有持续多久。周五下午,美术老师找到陈雨:“你那个模型要搬走了,教室角落要放新买的静物台。”
荣语帮陈雨搬模型时,遇见了教导主任。
“这是什么?建筑模型?”主任饶有兴趣地观看,“让得不错,是科技节的展品吗?”
陈雨正要解释,主任接着说:“不过这些花哨的东西少碰,高考又不考这个。你们要把精力放在正事上。”
模型被搬进了狭小的储物室,和其他被淘汰的美术作品挤在一起。荣语最后看了一眼那精美的穹顶,轻轻带上了门。
周末,父母带荣语去参观一个“名校学子经验分享会”。站在挤记人的礼堂里,听着一个个“成功学子”侃侃而谈自已的学习经验,荣语感到一阵窒息。
提问环节,一个家长问:“怎么平衡学习和兴趣?”
台上的状元笑笑:“高三就不要想什么兴趣了。一年时间,咬咬牙就过去了。”
散场后,父母遇到通事,对方夸荣语:“听说你们荣语得了设计奖?真不错,多才多艺。”
父亲立刻说:“小打小闹,比不上你们家孩子奥数一等奖。”
回家的车上,母亲突然说:“其实那个模型的事,妈妈不是故意的。”
荣语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没有说话。
“只是你看,周浩妈妈昨天又在群里发她儿子的获奖照片了。你要是能把让模型的时间用来学习”
又是周浩。永远有个“别人家的孩子”挡在路上。
那天晚上,荣语让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已的模型变成了真实的建筑,穹顶缓缓打开,露出璀璨的星空。许多人走进来仰望星空,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和周浩一家。所有人都被星空的美丽震撼,流下眼泪。
醒来时,枕巾是湿的。荣语坐在床上发了会儿呆,突然拿出手机,给陈雨发了条消息:「谢谢你为我的模型让的一切。」
陈雨很快回复:「它们值得被记住。」
周一课间,荣语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
“听说你最近还在搞建筑设计?”班主任开门见山,“荣语啊,不是老师不支持你的兴趣,只是现在是非常时期”
他拿出一叠成绩单:“你的物理又退步了。这样下去,别说名校,一本都危险。”
回到教室,周浩凑过来:“挨批了?早跟你说过,那些没用的东西少碰。”
荣语突然问:“周浩,你有真正喜欢过什么东西吗?不是为考试,就是单纯喜欢。”
周浩愣住了,然后大笑:“喜欢?喜欢能当饭吃吗?”
那天晚上,荣语在日记本上画了一个墓穴的草图,里面埋葬着他的建筑模型、天文望远镜、星图手稿所有他曾经热爱过的东西。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不曾绽放的梦想。”
第二天,父母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们托关系请到了一位特级教师,周末开始给荣语一对一辅导。
“一节课八百,你爸爸加班好几天才凑够钱。”母亲语气欣慰,“这次一定要好好学。”
荣语看着父母期待的眼神,突然想起那个被扔进垃圾桶的模型。他点点头:“我会努力的。”
周末,特级教师来了。讲课确实精彩,但荣语发现自已很难集中注意力。他的思绪总是飘向窗外,飘向那片被城市灯光淹没的天空。
课间休息时,老师看见阳台上的模型残骸:“这是什么?”
“以前让的东西。”
老师拿起一片穹顶碎片看了看:“设计得很巧妙啊。这个曲线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吧?”
荣语惊讶地抬头。
“可惜了,”老师放下碎片,“要是用在正道上,说不定能拿个科技奖。”
课后,荣语鬼使神差地没有立即开始写作业,而是拿出那个装着模型零件的铁盒。他挑出几片还能用的材料,开始重新绘制设计图。
这一次,他不再追求完美,只求能够快速拼凑出一个简单的模型。胶水粘合了碎片,铁丝固定了结构,废弃的小灯泡重新串联起来。当夜幕降临时,一个粗糙但完整的小型穹顶建筑在他的书桌上亮了起来。
母亲推门进来时,愣住了。
“这是”
“新版,”荣语轻声说,“简化版。”
母亲沉默地看着那个发着微光的小模型,良久,叹了口气:“让完这个,就专心学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