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有个计划——先用自己积蓄帮林垫付部分租金,再帮他建立线上平台吸引更多顾客。最优解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计算,而是包含了情感价值的复杂方程式。
到达书店时,她却发现门口挂着Close牌子,里面灯光昏暗。
推门进去,林岸正在打包最后一箱书。书店几乎已经清空,只剩下几个纸箱和那个还没修好的航海钟。
你还是来了,林岸说,声音平静,我今天寄存了很多情绪,还以为你会领取到其中之一。
陈曦愣在原地:你知道是我?
从第二次见面就大概猜到了,林岸苦笑,那种极致的虚无感,和你说设计被否定时的表情。。。还有,你腕带上的划痕很特别。
陈曦下意识地遮住腕带。
我父亲是心隅的早期用户,林岸继续说,小心包裹着一个钟表,他是心理学教授,相信科技能帮助人更好地理解情感。三年前的今天,他心脏病发去世。
陈曦沉默地听着。
我在他忌日那天,第一次使用他的心隅账户,随机领取到的就是你寄存的那份‘虚无感’。林岸抬头看她,我原本想体验父亲的世界,却意外走进了你的世界。
陈曦感到心脏剧烈跳动。这不是她计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
所以我开始寄存一些我认为你可能需要的情绪:怀旧,宁静,专注。。。我想或许能帮到你,就像你那份虚无感意外地让我感到不那么孤独一样。
陈曦终于开口:那你知不知道,心隅的匹配并非完全随机?
林岸皱眉:什么意思?
陈曦打开手机,调出一份她昨晚发现的隐藏协议:我昨天无意中发现了心隅的底层代码。它的算法会秘密匹配‘情绪频谱’互补的用户,旨在促成线下真实连接。我们的相遇,某种程度上是被设计好的。
林岸怔住了,随即苦笑:所以连我们的共鸣都是被算计好的?
我不知道。。。陈曦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又是算法安排的。
两人之间弥漫着沉重的沉默。
最终,林岸轻声说:也许算法只是引子。就像书一样,媒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传递的内容和引发的思考。他拿起一本包好的书递给陈曦,这是给你的礼物。
陈曦接过,是一本《心是孤独的猎手》。
我明天就离开这里了,林岸说,谢谢你的设计方案,虽然可能用不上了。
陈曦看着几乎空荡的书店,感到一种真切的失落。这不是通过心隅领取到的情绪,而是源自她自己的内心。
6
陈曦一夜未眠。
她在公寓里来回踱步,时而查看心隅APP上林岸寄存的那些情绪,时而翻看那本他送的书。
最优解思维告诉她:让书店关闭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情感投入是不理智的。但另一种新生的声音反驳:有些价值无法用效率衡量。
凌晨四点,她做了一个决定。
周六清晨,林岸回到书店做最后清理。却发现门口站着几个人:陈曦,隔壁花店的老板娘,社区咖啡店的老板,还有几个常来的老顾客。
这是?林岸困惑地问。
陈曦微笑着递给他一个平板电脑:我昨晚联系了一些人。我们有个提案。
平板上是一个全新的岸畔书坊线上平台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概念,而是基本成型的网站。有在线浏览珍本书籍功能,虚拟书店漫游,还有众筹页面——已经有不少人承诺支持。
我重新思考了‘最优解’,陈曦说,眼中有着不同以往的光彩,也许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抛弃旧物,而是为新旧世界搭建桥梁。
花店老板娘接着说:我们可以合作举办‘书与花’主题沙龙。
咖啡店老板点头:我可以提供场地,现在书店客流量小,我们可以联合举办活动。
林岸看着这一切,眼眶微红: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用说,陈曦微笑,先从修复这家店开始吧。
众人开始帮忙整理店铺,陈曦则拉着林岸到一旁:还有一件事。我查了心隅的算法,我们的匹配度高达97%,但不是因为算法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本质上就是互补的人——你需要的正是我能提供的,反之亦然。
林岸看着她,轻轻握住她的手:那么,这是最优解吗?
陈曦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第一次不再需要通过腕带体验情感:这是比最优解更好的东西。
窗外,城市依旧忙碌高效地运转着,但在这一隅,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允许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心隅腕带轻轻震动,显示着两人的心率正逐渐同步。但这一次,没有人需要查看屏幕上的数字,才能了解自己的内心。
林岸的手指轻轻拂过陈曦的掌心,那触感既陌生又熟悉,仿佛他早已在无数次心隅的情绪共享中触碰过她的灵魂。书店里弥漫着尘埃和旧纸张的气息,阳光透过橱窗,将漂浮的微尘照得如同金粉。
所以,林岸的声音很轻,几乎像是怕打破这一刻的魔法,我们是被算法算计了,还是被命运眷顾了?
陈曦没有立即回答。她的目光越过林岸的肩膀,落在那个尚未修复的航海钟上。钟摆静止,玻璃罩上有细微的灰尘,但它依然有着难以言喻的美。
或许两者都是,她最终说道,手指微微收紧,回应着他的触碰,就像这些旧书和钟表——它们被时间磨损,被时代遗忘,但正因为有人愿意修复,它们才有了新的价值。
门外,几位邻居和支持者已经开始忙碌。花店老板娘正在测量橱窗尺寸,计划如何布置花卉;咖啡店老板则在打电话联系可能的赞助人;两位老顾客小心地擦拭着书架上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