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心隅迷局 > 第一章(第2页)

第一章(第2页)

然后她看到了岸畔书坊。

书店橱窗里,一个老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拭一个古董航海钟表。陈曦被那种专注的神情吸引,驻足观看。

老人抬头,与她目光相遇。他看起来三十出头,穿着磨旧的毛衣,眼神却有种与时下年轻人不同的沉静。

陈曦不知为何走了进去。

需要帮忙吗?男子问,手上工作未停。

只是看看。陈曦说,她的目光在书架上逡巡,您这里很。。。不一样。

因为这里没有畅销书,也没有咖啡吧。男子微笑,我是林岸。书店的主人。

陈曦。她简短回应,继续浏览书架。她的手指划过书脊,那种触感莫名熟悉——就像她在心隅领取到的那种怀旧感。

他们在书店里聊了起来。陈曦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和一个陌生人聊了将近一小时,关于设计,关于老书的价值,关于时间的意义。更让她惊讶的是,林岸似乎能理解她某些无法言说的想法。

现代人总追求最新最快,林岸说,手里修复着一个怀表,却忘了有些价值需要慢下来才能体会。

陈曦抬起手腕看表——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腕带露了出来。

林岸的目光停留在心隅腕带上,眼神微动:你也用心隅?

情绪管理工具而已。陈曦下意识地遮掩。

林岸点点头,没再追问,但陈曦感觉他的目光有了微妙变化。

离开时,陈曦买了一本小小的诗集——她很多年不读诗了,觉得效率低下。林岸细心为她包好,书页间夹着一枚自制书签,上面印着一行小字: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慢活是一种反抗。

回到公寓,陈曦打开心隅APP,发现自己收到了一份新的情绪礼物,匿名赠送者留言:给需要一点慢节奏的人。

她点击领取,是一种午后阳光下读诗的宁静感。

陈曦泡了茶,翻开那本诗集,第一次没有在睡前检查明天的日程表。

4

接下来的两周,陈曦发现自己会不经意间绕路前往岸畔书坊。

有时只是快速浏览,有时会和林岸聊上几句。她开始在心隅上频繁领取到那些慢节奏的情绪:触摸不同纸张质感的愉悦,发现书中夹着的旧车票时的联想,听到某首老歌时的怅然。。。

这些情绪缓慢地侵蚀着她冰封的内心外壳。她在工作中开始有了微妙变化,设计中加入了更多圆角和柔和过渡,甚至提议在APP中加入休息提醒功能——过去的她会认为这是低效的设计。

团队注意到了她的变化。陈姐,你最近好像。。。柔和了?实习生小心翼翼地问。

陈曦愣了一下,没有回答。但那天她提前下班,又一次去了书店。

林岸似乎总是在修复着什么——一本书的破损书脊,一个停摆的钟表,一张老唱片。他的手指修长而灵巧,动作中有种近乎禅意的专注。

修复旧物能让人平静,一次,林岸对她说,它们承载着时间和记忆,比大多数新产品都有温度。

陈曦发现自己在设计新产品时,开始思考温度这个词的含义。

一天下午,陈曦到书店时发现门半掩着。推门进去,看到林岸正在与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交谈。

林先生,最后期限是周五,男人说,要么付清欠租,要么清空店铺。我们已经宽限很久了。

男人离开后,林岸站在空荡荡的书店中央,背影落寞。

需要帮忙吗?陈曦问,话出口自己都惊讶。

林岸转身,勉强笑笑:除非你能让时间倒流,让人们重新爱上纸质书。

那天晚上,陈曦回到家,第一次感受到一种为她人处境的焦虑。她打开心隅,发现林岸(她猜测是他)寄存了一份告别前的眷恋,强度9。0。

没有犹豫,她点击领取。

那是一种深沉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情感:对即将失去珍视之物的痛苦,混合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温暖,还有深深的无力和不甘。

十分钟体验结束时,陈曦发现自己脸上有泪。她已经很久没有哭过了。

第二天,她带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去书店。

我有一个想法,她说,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或许能帮上点忙。

她向林岸展示了一个初步设计方案:为书店建立线上社区,让爱书人能够远程浏览珍本旧书,预约参观,甚至参与线上读书会。

我不懂这些,林岸看着设计稿,眼神复杂,但看起来很。。。专业。

我是UX设计师,陈曦轻声说,或许这就是我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两人相视一笑。那一刻,陈曦感到心中某种冰封的东西彻底融化了。

5

周五傍晚,陈曦提前完成工作,匆匆赶往书店。

她心中有个计划——先用自己积蓄帮林垫付部分租金,再帮他建立线上平台吸引更多顾客。最优解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计算,而是包含了情感价值的复杂方程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