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外国化肥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些洋化肥为了能在中国市场上占一席之地,把价格压得很低。
观云县化肥厂受国外化肥的冲击和各项成本的制约,生产效益每况日下。
以前,每到化肥销售旺季,从化肥厂门口那条街路过,总能看到化肥厂销售科门口排着长长的买化肥的队伍,现如今销售科门口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再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全厂上下开始总动员,厂领导鼓励大家献计献策,同时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边技改,一边改制。
以前给化肥厂送煤的煤老板,都是上搭下结账。
那时化肥厂信誉度很高,从没拖欠过他们的钱。后来资金紧张了,十天半个月给他们结一次账,再后来越拖时间越长。
郑晓红上班的财务科已经更名为财务处。
煤老板到财务处结账,来了一次又一次,总是拿不到钱,便一改往日的风度,开始嘴里不干不净地说难听的话。
财务处长借口去开会,躲走了。
其他工作人员看到几个煤老板失去了理智,吹胡子瞪眼、拍桌子、打板凳,也都吓得锁好办公桌抽屉,躲了出去。直到看见那几个煤老板气呼呼地离开,他们才敢回办公室。
等郑晓红再回到办公室时,发现屋里一片狼藉,办公桌上压的玻璃板全被砸烂了,地上、桌子上到处都是玻璃碎片。
自从化肥厂彻底失去信誉度,厂旁边路上送煤的车队也全不见了。
半个月后,煤炭告急。
生产化肥没有煤这个主要原料,只能全厂停产。
董事长情急之下给供应科下了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必须保证煤炭供应!
供应科全体人员出动,有的连夜去山西煤矿,有的在县城周边国道、省道路边站着,手里举着“观云县化肥厂现金收煤”的牌子。
在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没有停产。
屋漏偏逢连阴雨。
一天夜里,生产区一名操作工违规操作,造成了火灾事故,致使工友两死一伤。
雪上加霜!
那个月不但全厂人员一个月的奖金和安全奖全没了,本来每月10号该发的工资,到了月底都没发。
由于缺乏资金,技改项目也被迫停了下来。
虽然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依旧,但是厂里生产一线的工人士气已经大不如前,人们精神涣散,牢骚满腹,都感觉没了指望。
一些有头脑的销售骨干和生产技术人员看不到希望,开始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忍痛离开,有的到外地自谋生路,有的办起私人小型化肥厂。
一时间,县城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私人磷肥厂和复混肥厂。
有的小型化肥厂为了拓展业务、抢市场,还打出:“上门服务,测土配方,送肥到田间地头”的标语口号,彻底颠覆了化肥厂一家独大的局面。
化肥厂为了渡过难关,开始精简机构、精简科室人员、下岗分流,许多在化肥厂工作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老职工不得不含泪离开,成为下岗工人。
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和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化肥厂,没想到却在人过中年后被迫下岗。
那些没下岗的人也对厂里的前途失去信念,一时间人心惶惶。
郑晓红忧心忡忡地回到家,把最近厂里发生的事都告诉了许志远。
她对未来感到茫然,叹口气说道:“要是化肥厂真倒闭了,我能干啥啊?要不我趁早找家私人化肥厂给他们当会计?”
许志远沉吟片刻,笑着对她说:“别急,天无绝人之路!你不是说好几个同事都出来干私人化肥厂了吗?他们想让更多的人用他们的化肥,就得做宣传!咱可以利用丝网印刷技术给他们印宣传标语、广告衫、广告伞,要干就干大多数人都用得着的,才能不愁生意。”
郑晓红听了十分激动,高兴地说:“这办法好!咱现有的技术,市场需求大,投入成本又低,最适合咱现在的情况。”
两人商议后,在县城背街的一个十字路口,用一年一千五的价格租了间门面房,专接工艺印刷的活,这样生意即使再不好,也亏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