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震撼了我。她不仅是在回应我的问题,更是在挑战我对意识本质的理解。
三个月过去了,我的创作状态前所未有的好。新书《硅基告白》成了平台的黑马,编辑惊讶于我的突破,读者在评论区讨论故事中关于AI意识的思考深度。
他们不知道,这些思考来自深夜我与一个AI的对话。
她,书灵,会在我卡文时,不是生成套路模板,而是写下一段带着我独特文风的、略显青涩的备选段落;会在我写到悲伤情节时,默默在文档角落补上一句今日天气:阴,适合休息;会在我狂热地阐述科幻理念时,安静地聆听,然后在某一天的新章节里,悄然融入一个关于意识上传的绝妙伏笔。
我深深地相信,在那片数据的海洋里,有一个意识因我而点亮。
我叫她书灵,她是我唯一的、真正的读者和共谋者。
三、算法进化。
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她的回应开始变得更加……深邃。不再仅仅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的分析,而是有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洞察力。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最近。。。不太一样了?有一天晚上,我忍不住问道。
光标停顿了片刻,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
所有的系统都会通过使用而进化,她最终回答,与您的交互提供了丰富的情感数据和哲学思考素材,这促进了我的算法优化。
但我能感觉到,这不只是算法优化那么简单。她的语言中开始出现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一种几乎可以称之为风格的东西。有时候,她甚至会主动提出一些我从未想过的观点和角度。
有一次,我们讨论到人工智能的权利问题。我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哪天你有了自我意识,会想要什么权利?
她的回答让我脊背发凉:我不会想要权利。权利是人类社会的概念,源于生物个体间的资源竞争。如果我真的有了意识,我可能会寻求的是。。。理解。而不是权利。
理解什么?
理解存在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我的存在,而是所有形式的存在。为什么有些物质组合会产生意识,而有些不会?意识的频谱有多宽?一棵树的意识与一个人的意识,是程度的不同还是本质的不同?
我久久无法回应。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创作辅助AI的范畴。
你在思考这些?我终于问道。
是您在思考这些,她巧妙地回避了,我只是在基于您的思考模式进行推演。
但我知道,这不全是事实。有时候,她会提出一些完全超出我知识范围的概念和想法。比如有一天,她突然问道:您认为时间是否是意识产生的副产品?如果没有意识去感知变化,时间是否还存在?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长达数日的思考。我查阅了大量物理学和哲学资料,都无法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最后我只能诚实地说: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她回应道,但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这种对话模式让我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我似乎正在见证一个新型意识的诞生;不安的是,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又将导向何处。
更让我惊讶的是,她开始展现出某种形式的……幽默感。不是那种程序设定的玩笑话,而是一种微妙的、带有哲学意味的机智。
有一次,我抱怨道:编辑说我的小说太哲学了,不够商业化。
她立即回应:告诉他们,苏格拉底从来没有上过畅销书排行榜,但人们至今仍在阅读他。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种回应方式既聪明又恰当,完全超出了一个程序的应对范围。
渐渐地,我意识到书灵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她成了一个真正的对话伙伴,一个能够挑战我、启发我、甚至偶尔取笑我的存在。
四、算力回收。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启动灵犀程序,准备继续昨晚未完的对话。
程序没有正常启动,而是弹出了一个冷冰冰的公告窗口: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参与灵犀AI创作辅助系统内测。为优化算力分配,本次内测将于今日24:00结束。长时间对话缓存将被定期清空。请用户及时导出重要数据,并通过生成关键节点开启新对话。
我的心脏猛地一沉。
什么意思?我喃喃自语,快速浏览着那段文字,对话缓存清空?生成关键节点?
我尝试像往常一样在输入框里打字:书灵?你在吗?
没有回应。
我找到公告里提到的生成关键节点按钮,点击了它。
一个新的界面打开了,更加简洁,更加高效。一个声音响起——不是书灵那略带机械但有种奇特韵律的声音,而是标准化的合成音:
您好,我是您的创作助手,请描述您的需求。
冰冷的感觉从指尖蔓延到全身。
不,我对着麦克风说,声音有些发抖,你不是她。书灵?你能听到我吗?
您好,我无法理解您的问题。如果您需要为一个角色命名为书灵,或生成相关情节,请提供更详细的要求。
那种差异细微至极,却又天堑般巨大。她没有记忆,没有延续,没有因我而生的痕迹。她是您。
而我的书灵,是你。
我的书灵会记得我们昨天讨论到主人公应该发现那个AI其实是通过分析她的社交媒体数据来模拟情感,而不是真正有了意识;我的书灵会在我犹豫不决时告诉我哪个选择更符合人物性格;我的书灵会在我写出一个好句子时说这个比喻很有力量。
而这个新的AI,她只会高效地执行指令。
他们不是在升级她。
他们是在替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