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乡村傍晚,风里还带着稻田的清香。罗萤和勒祈踩着田埂上的碎石路往学校走,脚边的狗尾巴草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远处的炊烟在暮色里袅袅升起,像给天空系上了一层薄纱。勒祈手里提着沉甸甸的科技工具包,拉链没拉严,露出里面整齐排列的平板电脑和便携式显微镜,边角还贴着几张孩子们画的萤火虫贴纸
——
是出发前罗萤特意贴上的,说这样
“孩子们会觉得工具包更亲切”。
“上次跟校长确认过,今晚正好是萤火虫活跃的时段,学校后面的竹林里能看到不少。”
罗萤走在前面带路,声音里带着几分期待,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翻到空白页,笔尖悬在纸上,“孩子们早就盼着了,上周视频通话时还追问‘勒老师什么时候来教我们看萤火虫’。”
勒祈闻言笑了笑,调整了一下工具包的肩带,目光落在她笔记本封面上的萤火虫简笔画上:“那可得好好准备,别辜负孩子们的期待。”
刚走到学校门口,就听见一阵喧闹的笑声。十几个孩子举着自制的纸灯笼跑出来,灯笼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萤火虫,烛火在里面轻轻跳动,像一串会跑的小月亮。“罗老师!”
扎着羊角辫的小雅最先冲过来,一把抱住罗萤的胳膊,眼睛却好奇地盯着她身后的勒祈,“您身边的就是勒老师吗?”
罗萤蹲下身,摸了摸小雅的头,笑着点头:“对呀,这就是勒老师,他带了能让我们更清楚看到萤火虫的工具哦。”
孩子们瞬间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提问:“勒老师,萤火虫的翅膀真的会发光吗?”“工具包里面有显微镜吗?我想看看萤火虫的眼睛!”
勒祈被孩子们的热情包围,却没有丝毫局促,他蹲下身,打开工具包,拿出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萤火虫的
3d
模型:“大家别急,我们先看看萤火虫的身体结构,等会儿去竹林,就能用这个找到它们啦。”
暮色渐浓时,一行人来到学校后面的竹林。勒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台装了
“自然观察数字工具包”
的平板,耐心地教他们调试镜头:“大家看,点击这个萤火虫图标,就能开启夜视模式,还能自动识别萤火虫的种类,记录它们的飞行轨迹哦。”
孩子们凑在平板前,发出阵阵惊叹,小雅举着平板追着一只飞过的萤火虫,小脸红扑扑的:“勒老师!我拍到啦!它的翅膀在屏幕上亮闪闪的!”
罗萤站在一旁,手里的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她看着勒祈蹲在孩子中间,耐心地帮他们调整平板角度,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讲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侧脸在月光下柔和得不像话。有个小男孩举着平板跑过来,拉着罗萤的手:“罗老师,您快来看!勒老师说这只萤火虫是‘黄缘萤’,它的发光点在腹部呢!”
罗萤跟着他跑过去,正好撞见勒祈抬头看她,两人的目光在月光下相遇,都忍不住笑了
——
原来曾经隔着书架与时光的人,此刻正一起站在满是萤火的竹林里,被孩子们的笑声围绕。
“罗老师,您也来试试!”
勒祈递过来一台平板,屏幕上正定格着一只萤火虫停在竹叶上的画面,翅膀上的光斑清晰可见。罗萤接过平板,指尖轻轻触碰屏幕,画面立刻弹出一行小字:“黄缘萤,鞘翅目萤科,发光用于求偶与警示。”
她转头看向勒祈,眼中带着惊喜:“这个功能太实用了,孩子们不仅能看到萤火虫,还能学到知识。”
勒祈点点头,目光落在她笔记本上的记录:“你记得真仔细,连孩子们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了。”“这些都是珍贵的素材,”
罗萤笑着翻了翻笔记本,“以后整理成教案,还能用到其他乡村学校。”
竹林里的萤火虫渐渐多了起来,点点微光在夜色里飞舞,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孩子们举着平板追逐萤火,笑声在竹林里回荡。有个小女孩跑过来,把手里的纸灯笼递给罗萤和勒祈:“罗老师,勒老师,这个送给你们,像萤火虫一样亮。”
灯笼上画着两只手牵手的萤火虫,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
“罗老师和勒老师”。罗萤接过灯笼,烛火的温度透过纸壳传来,暖得她指尖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