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的公益教育论坛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暖黄色的灯光落在投影幕布上,映出
“乡村教育与科技赋能”
的主题字样。罗萤坐在靠前的位置,手里握着笔记本,指尖还沾着刚才给乡村校长签名时的钢笔墨水。作为优秀支教教师代表,她刚结束一场关于
“自然教育与儿童成长”
的分享,口袋里还装着孩子们托她带来的、画满萤火虫的明信片
——
那是她每年都会带在身边的小物件,像是带着一群小光团,陪着她走过不同的乡村学校。此刻,她摩挲着笔记本封面上那两只简笔画萤火虫,记忆里浮现出某个少年在草稿纸上勾勒萤火的模样。
中场休息时,罗萤起身去茶水间接水。走廊里人来人往,讨论声与脚步声交织,她刚拧开保温杯的盖子,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声音,温和地与旁人交谈着:“乡村学校的硬件提升需要科技支持,但更重要的是……”
这个声音像一颗小石子,轻轻投进罗萤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她握着杯子的手顿了顿,保温杯里的热水微微晃动,在杯壁上晕开细小的波纹,仿佛她此刻难以平静的内心。
缓缓转身时,罗萤撞进一双深邃的眼眸里。男人穿着剪裁合体的浅灰色西装,领带夹上镶嵌的碎钻在走廊灯光下若隐若现,头发比高中时短了些,眉眼间褪去了少年时的疏离,多了几分温润的沉稳。他胸前别着的名牌上,清晰地印着
“勒祈
某科研机构教育科技项目负责人”
的字样。是勒祈,那个曾在图书馆隔着书架与她对视,在她笔记本里留下梧桐叶卡片的少年,此刻就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静止了几秒。勒祈显然也认出了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温和的笑意,朝她走近两步,西装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罗萤?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勒祈。”
罗萤的声音比自己预想中平静,只是指尖微微发热,保温杯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让她想起高中时在图书馆里,两人隔着书架对视的那个瞬间
——
只是此刻,他们之间没有了书架的阻隔,也没有了青春的忐忑。
“刚才你的分享我听了,”
勒祈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笔记本上,封面上两只萤火虫的简笔画依旧清晰,他的嘴角弯了弯,“关于萤火虫与自然教育的部分,很有意思。”
罗萤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自己刚才的分享,脸颊微微发烫,耳畔似乎响起了支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萤火虫的声音:“谢谢,其实是孩子们给了我很多灵感。他们很喜欢画萤火虫,说那是‘会飞的星星’。”
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明信片,递到他面前,明信片边角因为被反复摩挲而微微卷起,“你看,这是今年孩子们画的,说要送给来帮忙的‘大朋友’。”
明信片上,几只彩色的萤火虫围绕着小房子飞舞,笔触稚嫩却充满活力。勒祈接过明信片,指尖轻轻拂过画面上的萤火虫翅膀,眼神变得柔和,仿佛回到了某个放学后的黄昏,他看着她在草稿纸上画下第一只萤火:“很可爱。没想到这么多年,你还在坚持做自然教育,还带着……
萤火虫。”
“你还记得?”
罗萤有些意外,她以为高中时那些细碎的小细节,早就被时光冲淡了。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勒祈的袖口投下一道金边。
“记得。”
勒祈点头,目光落在她笔记本的封面上,“高中时你在图书馆夹的便签,画的就是萤火虫。还有……
我笔记本里那张梧桐叶卡片,背面也有一只小萤火虫。”
这句话让罗萤的心跳漏了一拍。她一直以为那张卡片只是他随手写下的鼓励,却没想到他连背面的小画都记得。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落在两人之间,将他的影子与她的影子轻轻叠在一起,像高中时操场上那些重叠的梧桐光斑,而此刻光斑里,似乎还藏着当年未说出口的青涩心事。
“你现在在做教育科技项目?”
罗萤转移话题,目光落在他的名牌上,试图掩饰心底的悸动。“嗯,主要是为乡村学校提供科技设备和课程支持,”
勒祈说起工作时,眼中带着熟悉的光芒,那光芒和高中时解出难题时如出一辙,“刚才听你说乡村学校缺乏自然教育资源,我们团队正好在研发一款‘自然观察数字工具包’,或许能帮上忙。”
他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文档,递给罗萤看,页面底部的版权信息栏里,“勒祈”
两个字用蓝色字体标注着,“里面有关于萤火虫等生物的观察指南,还有数字化记录功能,适合孩子们使用。”
罗萤低头看着手机屏幕,页面上的设计简洁清晰,还配着可爱的萤火虫图标,像极了她给孩子们做的教具。她忽然想起高中时,勒祈在笔记本上画的萤火虫简笔画,原来这么多年,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