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三位大人亲自过去了,那就……”
“他们敢!”朱欢拍案而起,“朕对他们还不够仁厚吗?只将杨莲降职去了国子监,他们还敢念着秦王?”
“陛下息怒!”
王瑾忙躬身行礼:“老臣明日会派人盯着,一有结果,立刻禀明陛下!”
朱欢冷着脸,微微颔首:“好!朕倒要看看,他们的心到底向着谁!”
……
翌日,大雪。
天寒地冻,京城内格外萧索。
秦王朱玉的车队从宫中离开,缓缓驶向城外。
路上行人稀疏,偶尔有些人,也被车队肃杀的气氛震慑,躲得老远。
马车内,秦王朱玉脸颊消瘦,闭着眼眸一言不发。
蒙质、左立二人相伴左右。
左立轻声说道:“殿下,您冷不冷?若是冷,在下让他们再给您加个暖炉。”
蒙质、左立全都是武人,身子骨强健。
朱玉遭逢剧变,在宫中被幽禁的日子里吃了不少苦,染了风寒。
“没事。”
朱玉睁开眼,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疲惫与感伤。
“皇兄给本王准备的马车结实、暖和,便是没有暖炉都没事。”
左立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殿下,听说三清山山清水秀,冬日见不到雪的,等到了那边就好了。”
朱玉微微颔首,却不见喜色。
他生于北方长于北方,三清山的风景再好,也终究比不过京城的银装素裹。
蒙质叹了口气,道:“我们走了一路,已经快到城门了,却不见任何一家大人来送行,他们真这般无情?”
蒙质被生擒后曾受到了朱欢的招揽,他断然拒绝了朱欢,沦为朱玉的亲随,跟随朱玉一起前往三清山。
闻言,朱玉倒是没有丝毫不满:“皇兄登基,京城人人自危,谁会来烧本王的‘冷灶’呢?若他们真的来了,本王会一生感念情谊,若不来也不会怪他们。”
车队终于离开了京城,出了京城外面一片白茫茫。
忽然,马车停下,车外的仆从前来禀报。
“殿下,外面有人来送行,想见殿下一面。”
“哦?”
朱玉平静的眸子泛起波澜,他起身快步走出车厢,想看看是何人会来送他。
城外,停着三驾马车,除开那些车夫、仆从外,当头三人朱玉全都认识。
一身玄衣,英气勃勃的青年乃是常春,归京后受封扬威将军,比荡寇将军高了一级。
常春身旁文质彬彬的青年名为张栋,刑部尚书张郃之子,翰林院编修。
最后一个身着儒衫的青年,面白如玉,名为杨业,杨莲之子,任国子监五经博士。
三人分别代表了大将军常茂、刑部尚书张郃,以及前都察院左都御史杨莲。
“拜见秦王殿下!”
三人齐齐向秦王朱玉行礼,朱玉急忙从马车上下来。
“不必多礼,三位不必多礼!”
秦王朱玉以为他离开京城,会悄无声息,无人相送。
如今竟然有三家来送他,已是意料之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