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武英殿。
朱欢闭着眼,轻揉眉心,自他登基后便开始处理积压的政务。
一连七日,朱欢未曾好好休息,纵使他是铁打的筋骨,也甚感疲惫。
“陛下,这是根据您的意思,户部拟定的官员职位调动,请陛下过目。”
丞相王瑾含笑,双手奉上名单。
“朕乏了,王相讲一讲吧!”
朱欢的眼睛未曾睁开,随意地挥了挥手。
丞相王瑾于是展开了文书,轻声讲述。
“任命参将秦蜀,为京军大营都指挥使;任命羽林军副统领吕蛟,为羽林军统领;任命岭南千夫长司宇,为紫荆关守将!”
前三位人员调度,皆在兵权。
京军、羽林军、紫荆关守军,如今悉数落入朱欢掌控。
“任命原吏部侍郎房玄,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原都察院左都御史杨莲,往国子监任国子监祭酒!”
杨莲的位置十分重要,乃是将来王瑾帮助朱欢铲除异己的利刃。
杨莲从堂堂左都御史,成为国子监祭酒,落差可谓从天上到地下。
“任命随军参军房玄,为通政司左通政,兼任翰林侍讲;任命随军参军关增,为兵科给事中!”
房玄、关增二人都是随着朱欢征战檀州的,后檀州朱欢兵败,房玄、关增在乱军中侥幸活了下来。
但朱欢对他们的态度十分明显,房玄成了通政司的二把手,翰林侍讲更是皇帝的身边人,官职虽不大却没人敢轻视。
而关增担任的兵科给事中官职不高,又是个得罪人的职位,亲疏远近,一观便知。
“任命崔昂,为辽东宁远卫指挥同知;任命石岗,为辽东宁远卫指挥佥事。”
崔昂、石岗皆是齐王府的幕僚,要派人盯着林枫,他二人是最优选。
之后还有一系列的人员调度,不过那些都是论功行赏在檀州之战中有所建树的将官们,朱欢并不关心。
“好,户部拟定的名单朕很满意。”
朱欢轻轻地揉着眉心,忽然问了一句。
“秦王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京城局势日渐稳定,檀州的议和亦结束,朱欢最在意的还是秦王朱玉。
“启禀陛下,为秦王殿下挑选的护卫已经准备好了,明日就可出发。”
秦王朱玉去三清山,身边的仆从不过八人,但看守秦王朱玉的却多达八百人。
八百人精挑细选,确保全部忠于朱欢,不能留下一丝隐患。
朱欢的眼眸微微睁开。
“常将军、张大人、杨大人三人反应如何?”
常茂、张郃、杨莲三人已经从天牢离开有三日了,他们的一举一动朱欢每天都要知晓。
“常将军家里请了郎中,听说染了风寒卧病在床;张大人当日就去了刑部官廨处理积压的政务。”
王瑾想了想,说道:“至于杨大人没什么动静,据说在筹备找人誊抄家中的孤本书籍的事宜。”
朱欢微微颔首,神情松弛了些许:“看来他们三人还算识时务,当初丞相劝朕手下留情,劝得对了。”
王瑾笑了笑,道:“陛下过誉了,是陛下宅心仁厚给了他们一次机会,不过……”
顿了顿,他继续道:“陛下,明日秦王离开京城前往三清山,还要再看一看那三位大人的反应。”
朱欢的眸子里闪过一抹寒芒。
“哦?他们还敢亲自送别不成?”
王瑾点了点头:“老臣觉得他们或许有表示,若三位大人没有亲自过去,说明他们对陛下是有敬畏之心的。”
“若三位大人亲自过去了,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