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时光褶皱里的我们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放学铃声像被拉长的橡皮筋,懒洋洋地荡过走廊。林砚把课本塞进书包时,手指触到了一个硬壳小盒子——是早上出门前,母亲塞给他的体温计。红色的水银柱缩在底端,像一截凝固的血。

“喂,林砚,走了。”赵磊拽着他的胳膊往外拖,“去不去网吧?我找到个新论坛,能下《反恐精英》的补丁。”

2003年的网吧还挂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却总能从后门塞进几个背着书包的少年。林砚的脚步顿了顿,他想起2023年的云游戏平台,想起手机里随时能下载的app,突然觉得拨号上网时“滋滋”的电流声,像来自另一个星球的频率。

“不去了,”他摇头,“我得回家。”

“怂了?”赵磊挤眉弄眼,“是不是怕你爸查岗?说起来,你爸最近好像总加班,上次家长会都没来。”

林砚的喉结滚了滚。父亲林建国在2003年的这个春天,正忙着开发区的桥梁项目,每天早出晚归,父子俩一周说不上十句话。直到车祸后整理遗物,他才在父亲的工作笔记里看到,那些加班的深夜,父亲其实是在工地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对着他的模拟考成绩单发呆。

“他忙。”林砚含糊道。

走出校门,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街角的音像店在放周杰伦的《晴天》,玻璃柜里摆着刚上市的《叶惠美》磁带,标价15元。林砚的目光扫过店门口的海报,突然停住了——海报右下角印着发行日期:2003年7月31日。

距离父亲出事,只剩不到四个月。

“看啥呢?”赵磊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想买?我听说这张专辑里有首《东风破》,特火。”

林砚没说话,手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里的p3。2023年的他手机里存着所有周杰伦的歌,可此刻,他突然想拥有一盘2003年的磁带,感受塑料外壳被阳光晒得微烫的温度。

“明天再说吧。”他拉着赵磊往前走,眼角的余光瞥见苏晓背着书包站在公交站牌下,手里捏着一张纸条,正对着上面的号码皱眉。

“她怎么了?”林砚问。

“好像是她爸今天值夜班,让她自己回家,又怕她忘了带钥匙。”赵磊随口道,“她爸在市一院急诊科,这阵子忙得脚不沾地,听说医院里都开始戴口罩了。”

林砚的心脏猛地缩了一下。非典的恐慌在3月还未完全蔓延开,但医院已经是风暴眼。他想起2023年查到的资料:2003年4月,市一院曾出现聚集性感染,苏晓的父亲正是在那次救援中被感染的。

公交来了,苏晓低头把纸条塞进书包,跟着人群往上挤。林砚看着她的背影,那个“提醒”的念头又像野草般冒出来——只要说一句“让你爸注意防护”,或许就能改变一切。

“走了,我家就在前面。”赵磊拍了拍他的肩膀。

林砚站在原地没动。他看到苏晓在公交车上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正低头摆弄着什么。是那支塑料红绳吗?还是……他突然想起苏晓祖父的那本日记,那个关于“时间缝隙”的线索。

“赵磊,”林砚突然开口,“你知道苏晓的爷爷以前是做什么的吗?”

“钟表匠啊,”赵磊一脸莫名,“老城区那边有家‘苏记钟表铺’,你没去过?听说老爷子生前特神,能把几十年前的老座钟修好,可惜去年走了。怎么突然问这个?”

钟表匠,时间缝隙。林砚的指尖微微发麻。他望着公交车远去的方向,尾气在夕阳里划出淡淡的烟痕,像时间留下的轨迹。

回到家时,母亲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抽油烟机嗡嗡地转着。林砚把书包放在沙发上,刚要走进厨房,就听见母亲的声音:“回来啦?先把体温量了,学校发的通知,每天都得记下来。”

一个玻璃体温计被递到他手里,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爬上来。林砚含住体温计,靠在门框上看母亲炒菜。2003年的母亲还没有后来的白发,眼角的皱纹也浅得多,只是眉宇间总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大概是担心父亲总不回家,担心他的高考。

“爸今天回来吃饭吗?”林砚含糊地问,体温计在嘴里硌得慌。

“说不准,”母亲往锅里撒着盐,“早上出门说材料库那边出了点问题,可能要晚点。对了,下午班主任打电话来,说你今天数学课走神了?”

林砚的心一紧。他忘了,18岁的自己是不会在数学课上盯着黑板发呆的,那个年纪的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试卷和分数上。

“没有,”他撒谎,“就是有点困。”

母亲转过身,围裙上沾着点点油星。她盯着林砚的脸看了几秒,眼神里带着探究:“砚砚,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这两天总觉得你怪怪的。”

林砚避开她的目光,从嘴里拿出体温计,甩了甩:“真没事,妈。364度,正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