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梳着两条麻花辫,辫子垂在胸前,乌黑油亮。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那是常年劳作被太阳晒出来的颜色。眼睛很大,像藏着一汪清泉,清澈明亮,带着几分纯真。看到李砚站在门口,她明显愣了一下,像是受惊的小兔子,随即脸颊微微泛红,像染上了胭脂。
“你……
你醒了?”
姑娘的声音细声细气的,带着点羞涩,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
李砚认出她来,这是村里的姑娘,叫翠儿。昨天就是她和她爹把自己从山沟里抬回来的,这份恩情他记在心里。“嗯,醒了。多谢你们救了我。”
李砚礼貌地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一些。
翠儿把木盆往屋里挪了挪,木盆边缘有些磨损。她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小声说:“俺爹说你伤还没好,让你多歇会儿。俺娘给你熬了点粥,你趁热喝吧。”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真诚的关切。
木盆里放着一个粗瓷碗,碗上有几个小小的斑点。碗里是稀稀拉拉的小米粥,米粒不多,汤却很清亮,上面飘着几粒咸菜,颜色翠绿。虽然简单,但在这个贫瘠的年代,能有一碗热粥喝,已经算是不错的吃食了。李砚能想象到,这碗粥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或许是省出来的。
李砚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这点善意显得格外珍贵,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他冰冷的心房。“谢谢你,翠儿。”
翠儿被他叫了名字,脸更红了,像熟透了的苹果,连耳根都染上了红色。她摆了摆手,手有些微微的颤抖:“不……
不用谢。那你快喝粥吧,俺先走了。”
说完,她像只受惊的小鹿一样,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连脚步都有些慌乱。
李砚看着她的背影,忍不住笑了笑。这姑娘,还挺害羞的。他端起粥碗,碗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暖暖的。他慢慢喝了起来,小米粥虽然清淡,但却暖胃,那淡淡的米香混合着咸菜的微咸,在口腔里弥漫开来,让他感觉很舒服。喝完粥,他感觉身上又有了些力气,精神也振作了不少。
休息了两天,李砚的身体渐渐好转。后脑勺的疼痛减轻了许多,头晕的症状也消失了,走起路来也平稳了。这两天里,翠儿每天都会过来给他送吃的,有时是一碗野菜汤,里面放着几种不知名的野菜,味道有些苦涩,但很清爽;有时是半个粗粮饼,饼有些硬,带着粗粮特有的粗糙感,但能填饱肚子。虽然不多,但却让李砚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让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不至于太过孤单。
这天,李砚感觉精神好了不少,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照在地上,形成一片光斑。他决定出去找找制作水泥的原料。他记得原主的记忆里,村里后面的山上有石灰石,这种石头在高温下煅烧后,会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制作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只要找到石灰石,再配上粘土和铁矿粉,就可以开始尝试制作水泥了。
他刚走出院子,院子里的泥土被踩得有些结实,角落里堆着一些柴火。就看到翠儿提着个篮子从外面回来,篮子是用竹篾编的,有些地方的竹篾已经断了,用绳子绑着。篮子里装着一些野菜,绿油油的,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看起来很新鲜。
“李大哥,你要去哪儿?”
翠儿看到他,停下了脚步,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和关切。
“我想去后山看看,找点东西。”
李砚笑了笑,他不想隐瞒,但也没必要说得太详细,毕竟水泥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
翠儿皱了皱眉头,好看的眉毛拧成了一个小疙瘩:“后山那边路不好走,全是碎石和杂草,而且还有野兽出没,前阵子还有人看到过狼呢。你伤还没好利索,还是别去了吧。”
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担忧,不希望他出事。
“没事,我就在附近看看,不走太远。”
李砚知道她是好意,但他现在急需找到原料,不能再等了。他必须尽快做出水泥,赚到第一笔钱,才能在这个地方立足。
翠儿见他坚持,也不好再劝,只是小声说:“那你小心点,早点回来。俺爹说傍晚可能会起风,山里天黑得早。”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叮嘱。
“好,谢谢你,翠儿。”
李砚点了点头,心里很感激她的关心。转身向后山走去,脚步坚定。
后山的路确实不好走,崎岖不平,杂草丛生,有些草长得比人还高。李砚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时不时地要拨开挡路的杂草和树枝。他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留意着周围的石头,根据原主的记忆和自己的知识,辨认着哪些可能是石灰石。
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这具身体实在太虚弱了,才走了这么点路就累得不行。他停下来,靠在一棵树上休息了一会儿,喘了口气。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处山坡上,那里裸露着几块石头,呈灰白色,质地看起来很坚硬。
他心里一动,快步走了过去。他捡起一块石头,用随身携带的小石块敲了敲,石头发出清脆的响声。他又用锤子(这是他从那间土坯房里找到的唯一一件工具,虽然有些生锈,但还能用)敲开一块,断面比较光滑,呈现出典型的石灰石特征。
“找到了!”
李砚高兴坏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赶紧找了块石头,把这些石灰石敲成小块,这样方便携带。然后用带来的破布包起来,破布是他从自己的旧衣服上撕下来的,虽然破旧,但还能装东西。
他又在附近找了一些粘土,粘土呈黄褐色,用手一捏就能成团,粘性很好。还找到了一些铁矿粉,铁矿粉是在一些暗红色的石头旁边发现的,颜色发黑,带有金属光泽。虽然数量都不多,但足够做个样品了。
等他往回走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坡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传来阵阵狗叫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李砚感觉有些疲惫,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心里却充满了希望。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用水泥建造的房屋和道路,看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扎根立足的景象。
回到村里,天色已经擦黑了。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布,缓缓笼罩了整个村庄。只有零星的几家窗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像星星一样点缀在黑暗中。李砚刚走到那间土坯房门口,就看到翠儿站在那里,手里还拿着一盏油灯。油灯的火苗跳动着,映照着她的脸庞,给她增添了几分柔和的光晕。
“李大哥,你回来了。”
看到他,翠儿明显松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垮了下来,“我等了你好半天了,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呢。俺爹都打算让二柱跟俺去找你了。”
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后怕。
李砚心里一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人这样惦记着自己,让他感觉很温暖。他笑着说:“让你担心了,我没事,就是回来晚了点。路上遇到点事,耽搁了。”
他不想让她太过担心,随口找了个理由。
翠儿把油灯递给他,油灯的灯芯烧得有些短了:“天黑了,快进屋吧。俺娘让俺给你送点吃的来。”
她说着,从身后拿出一个油纸包,油纸有些破旧,里面是两个热乎乎的粗粮馒头,还散发着淡淡的麦香。
“谢谢你,翠儿,还有你爹娘。”
李砚接过馒头,入手温热,心里感激不已。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这一家人的善意,就像黑暗中的一缕光,温暖着他的心,支撑着他走下去。
“不客气。”
翠儿笑了笑,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像盛开的花朵,“那你快进屋休息吧,我先走了。爹还等着俺回去吃饭呢。”
看着翠儿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李砚咬了一口馒头。粗粮馒头虽然有些干涩,剌得喉咙有点疼,但他却觉得格外香甜。这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温暖和希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