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安博士的太平洋铁路淘金记 > 第一章(第3页)

第一章(第3页)

琼斯看着证据,脸色变得苍白,再也说不出话来。史密斯气得发抖:琼斯,你太让我失望了!你不仅不尊重技术,还拿工人的生命开玩笑!从今天起,你被解雇了!

琼斯被解雇后,再也没人敢找安辰团队的麻烦了。经过这件事,史密斯对安辰更加信任,华工们也更加团结,都把安辰当成了自己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1866年的冬天。内华达山脉的冬天非常寒冷,气温经常降到零下20度,大雪封山,隧道里的积水都结成了冰,施工变得非常困难。更可怕的是,这里经常发生雪崩,去年冬天就有十几个华工被雪崩埋了,再也没找回来。

为了应对冬天的挑战,安辰提前做了准备。他让工人们在隧道口搭建了防风墙,用帆布和木板制作,能挡住大部分寒风。他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取暖装置,用一个铁桶,里面装着煤炭,上面盖着铁板,铁板上钻几个孔,让热量散发出来,放在木屋里取暖。

对于雪崩,安辰更是不敢掉以轻心。他在山坡上插了很多竹竿,每隔10米插一根,通过观察竹竿的倾斜度,判断积雪的稳定性。他还让工人们在营地周围挖了几条雪沟,一旦发生雪崩,雪沟能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雪崩对营地的冲击。

有一天晚上,下起了大雪,风也很大,安辰心里不安,就带着老陈去山坡上查看。他们刚走到一半,就发现插在山坡上的竹竿有好几根都倾斜了,而且能听到山上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这是积雪层断裂的声音,马上就要发生雪崩了!

不好,要雪崩了!快回去通知大家撤离!安辰大喊一声,拉着老陈就往营地跑。

回到营地,安辰立刻敲响了铜锣,大喊:雪崩来了!大家快往东边的高地跑!快!

华工们听到铜锣声和安辰的喊声,都赶紧从木屋里跑出来,按照安辰之前教的,往东边的高地跑。史密斯和其他白人工程师一开始还不信,觉得安辰是在大惊小怪,但看到华工们都在跑,也跟着跑了起来。

刚跑到高地,就听到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雪块从山上滑下来,瞬间吞没了营地和隧道口。幸好大家都撤离及时,没有受伤,但很多木屋和工具都被雪崩埋了。

我的上帝,太可怕了!史密斯看着被大雪覆盖的营地,心有余悸地说,安,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今天都得死在这里!

安辰摇摇头:这是大家的功劳,幸好我们提前做了准备。现在不是庆幸的时候,我们得赶紧清理积雪,恢复施工,不然工期就赶不上了。

在安辰的带领下,华工们和白人工程师一起,用铲子和锄头清理积雪,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家都干劲十足。安辰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除雪工具,用木材做框架,上面绑着铁皮,推起来比铲子省力多了,大大提高了除雪效率。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营地和隧道口的积雪终于清理干净了,施工也恢复了正常。斯坦福听说了雪崩的事,特意来工地慰问,看到安辰不仅带领大家安全撤离,还快速恢复了施工,对安辰更加赏识,当场就决定,让安辰负责整个中央太平洋铁路加州段的工程技术指导,薪水再翻一倍。

安辰知道,这是对他最大的认可。站在隧道口,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不仅在这个时代站稳了脚跟,还赢得了尊重,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知识,保护了这些华工的生命安全。他相信,只要继续努力,他一定能在这条太平洋铁路上,创造更多的奇迹。

第四章:铁轨的小秘密与资本的萌芽

1867年春天,内华达山脉的积雪终于融化,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中央太平洋铁路已经挖通了12条隧道,最长的一条达到了1英里,现在开始进入铁轨铺设阶段。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铁轨铺设好后,火车行驶时总是颠簸得很厉害,而且没过多久,铁轨的接头处就会松动,甚至出现铁轨变形的情况,需要频繁维修,不仅影响进度,还增加了成本。

史密斯对此很头疼,找了很多工程师研究,都没找到解决办法。他只好又来找安辰:安,你看看这铁轨,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出问题

安辰来到铁轨旁,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用手摸了摸铁轨的接头处,对史密斯说:史密斯先生,问题有两个,一是铁轨的材质,二是接头处的设计。

材质和设计史密斯疑惑地问,这铁轨是从英国进口的,材质应该没问题啊,接头处也是按照标准设计的。

标准不一定适合这里,安辰解释道,加州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能到20度,晚上能降到0度以下,铁轨热胀冷缩,很容易变形。而且你们用的铁轨含碳量太高,韧性不够,遇到震动就容易断裂。另外,接头处没有缓冲装置,火车行驶时的冲击力都集中在接头处,时间长了自然会松动。

史密斯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那该怎么解决呢

两个办法,安辰说,第一,改良铁轨的材质,减少碳含量,增加锰元素,提高铁轨的韧性。第二,在铁轨接头处安装缓冲装置,比如用皮革和弹簧制作一个垫子,放在两根铁轨之间,这样能减少火车行驶时的冲击力,防止接头松动。

史密斯皱着眉:改良材质倒是好办,我可以让英国的工厂按照你的要求生产,但缓冲装置……用皮革和弹簧能行吗

当然行,安辰笑着说,弹簧能起到缓冲作用,皮革能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接头处,减少磨损。我们可以先做几个样品试试,看看效果。

很快,史密斯就联系了英国的钢铁厂,按照安辰的要求,生产了一批低炭高锰的铁轨。安辰则带领团队,用皮革和弹簧制作了缓冲垫。半个月后,新的铁轨和缓冲垫都运到了工地,安辰亲自指挥工人铺设。

铺设好后,史密斯让人开了一列火车过来测试。火车行驶在新的铁轨上,果然比之前平稳多了,颠簸的程度大大减轻。行驶了一个星期后,安辰和史密斯去检查铁轨,发现接头处没有松动,铁轨也没有变形的迹象。

太好了!安,你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史密斯激动地拍了拍安辰的肩膀,现在火车行驶得又快又稳,维修成本也降低了,斯坦福先生肯定会很高兴的!

不出所料,斯坦福听说后,特意来工地视察,看到火车平稳地行驶在铁轨上,对安辰赞不绝口:安,你真是我们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宝藏!有你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比联合太平洋铁路先打通大陆!

随着铁轨铺设问题的解决,安辰在铁路公司的声望越来越高,很多工程师都来向他请教技术问题,甚至连联合太平洋铁路的工程师,都偷偷来观察他设计的铁轨和缓冲装置。

安辰并没有因此骄傲,他知道,光靠技术只能解决问题,要想在这个时代真正立足,还得有自己的资本。他观察到,工地需要大量的木材,用于隧道支撑、木屋建造和火车燃料,而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木材,但运输起来很困难——山路崎岖,马车一次只能运几根,而且速度慢,成本高。

安辰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建索道。索道不仅运输量大,而且不受地形限制,能快速把木材从森林里运到工地。他立刻找斯坦福谈,希望能承包工地的木材运输业务。

索道斯坦福疑惑地看着安辰,我只在矿山里见过小型索道,用来运木材能行吗

当然行,安辰拿出自己画的索道设计图,我设计的索道用木材做支架,钢丝绳做缆绳,安装两个滑轮,一个在森林里,一个在工地,用马拉动滑轮,一次能运50根木材,速度比马车快10倍,成本还能降低一半。如果您同意,我可以先建一条小型索道试试,要是不行,我分文不取。

斯坦福看着设计图,虽然他不太懂技术,但觉得安辰的计划很有吸引力——木材运输成本降低一半,能为铁路公司节省很多钱。行,我给你一笔启动资金,你先建一条试试,他说,要是真能行,以后工地的木材运输就都交给你了。

得到斯坦福的支持后,安辰立刻行动起来。他从工地雇佣了一批华工,又从旧金山买了钢丝绳、滑轮等材料,开始建造索道。老陈主动要求跟着安辰干,负责管理工人和采购物资。

建造索道的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支架的稳定性不够,遇到大风就会摇晃,安辰就增加了支架的底部重量,用石头固定;后来,滑轮的摩擦力太大,马拉起来很费力,安辰就给滑轮加了润滑油,还调整了滑轮的角度,减少摩擦。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第一条索道终于建成了。当第一车木材通过索道运到工地时,所有华工都欢呼起来——以前用马车需要两天才能运到的木材,现在只用了两个小时!

斯坦福看到后,非常满意,当场就和安辰签订了合同,把工地的木材运输业务全部承包给了他。安辰成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雇佣了更多的华工,又建了两条索道,不仅运输木材,还运输铁轨、炸药等物资,生意越来越红火。

除了运输业务,安辰还发现了另一个商机——华工的生活物资。工地的物资供应由铁路公司负责,但价格很高,而且质量差,尤其是烟草和肥皂,华工们都很不满意。安辰就从旧金山的华人商店进了一批廉价的烟草和肥皂,以比铁路公司低20%的价格卖给华工,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