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安博士1933年的“时空套利者” > 第一章(第2页)

第一章(第2页)

安哲从口袋里掏出刚攒下的10美元,又向亨利借了90美元——他承诺,一个月内连本带利还100美元。亨利半信半疑,但看着戴维斯焦急的样子,最终还是同意了。

签完协议,安哲拿着那叠股票和债券,心里踏实了不少。这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第一笔投资,虽然金额不大,但方向绝对没错。

接下来的日子,安哲一边继续在码头打工攒钱,一边利用空闲时间研究市场。他发现,由于银行休假和黄金禁令的传闻,市场上的白银价格也在下跌。白银不仅是贵金属,还是工业原料,随着经济复苏,需求必然会上涨。

他把手里的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生活,另一部分全部买了白银。为了方便交易,他还特意去申请了一个临时账户——过程并不顺利,银行职员对他这个来历不明的东方人充满警惕,直到他拿出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股票作为抵押,才勉强通过审核。

4月初,安哲终于还清了欠亨利的100美元。亨利拿到钱时,眼睛都瞪圆了:你真的赚到钱了

只是小赚了一点,安哲笑着说,亨利先生,如果你有闲钱,不妨买点白银或者优质公司的股票,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

亨利将信将疑,但还是忍不住拿出500美元,让安哲帮他打理。安哲没有推辞,用这笔钱加仓了白银和铁路股票。

与此同时,他也没忘记帮助过他的艾拉。他找到艾拉任教的小学,借口感谢她当初的帮助,给学校捐了100美元,用于购买课本和教具。艾拉又惊又喜:安哲先生,你怎么突然有这么多钱

运气好,做了点小生意,安哲轻描淡写地说,怀特小姐,你是个善良的人,值得被温柔对待。艾拉的脸颊泛起红晕,看着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异样的光彩。

5月,市场开始出现转机。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措施逐渐见效,银行存款回流,股市小幅反弹。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股价从每股3美元涨到了5美元,安哲手里的股票已经值200多美元。白银价格也开始上涨,他当初花150美元买的白银,现在价值300美元。

亨利看着账户里的钱从500美元变成800美元,激动得语无伦次:安哲!你真是个天才!比华尔街那些所谓的专家厉害多了!他开始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来找安哲理财,安哲从中抽取10%的佣金,手里的资金很快积累到了5000美元。

6月16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正式签署。法案规定,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必须分业经营,这导致不少综合性银行被迫拆分资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被低价抛售的优质资产。安哲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更大的机会。

他成立了一家小型投资咨询公司,取名安氏资本。办公室就设在布鲁克林区的一间小阁楼里,家具都是二手市场淘来的,但被他收拾得干净整洁。他雇了一个刚失业的会计,又请艾拉在业余时间来帮忙处理文书工作——艾拉的细心和认真,帮他省了不少心。

安哲的第一个大客户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型商业银行。银行行长约翰·威尔逊愁眉苦脸地来找他:安哲先生,法案要求我们剥离投资业务,可我们手里有一大批企业债券,现在没人愿意接手,要是不能及时处理,银行就只能倒闭了。

安哲仔细研究了这批债券,发现其中大部分是制造业企业的债券,虽然现在企业经营困难,但行业前景良好。他提出,以面值的60%收购这批债券,同时帮助银行制定分业经营的方案。威尔逊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知道,这是银行唯一的生路。

安哲用手里的5000美元,加上向亨利等人募集的2万美元,买下了这批债券。没过多久,随着经济复苏,制造业订单增加,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债券价格大幅上涨。安哲将债券转手卖出,净赚了1。5万美元。

安氏资本一战成名,越来越多的银行和企业来找安哲合作。他凭借着对历史走势的精准判断,总能在别人看不到机会的地方发现价值。比如,他提前布局公用事业股票,因为他知道,罗斯福新政会加大对公用事业的投资;他还投资了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当时电影业刚起步,没人看好,但安哲知道,这会是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当然,赚钱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重仓买入一家钢铁公司的股票,没想到公司突然爆出财务造假丑闻,股价暴跌。安哲一夜之间损失了3万美元,客户们纷纷要求撤资,公司濒临倒闭。

那段时间,安哲压力巨大,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头发都愁白了几根。艾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一边帮安哲安抚客户,一边陪他分析市场:安哲,我虽然不懂金融,但我知道,你之前的判断从来没有错过。或许,我们可以看看这家公司的实际资产,而不是只看财务报表。

安哲被艾拉点醒了。他立刻去调查那家钢铁公司,发现虽然公司财务造假,但拥有两座大型铁矿和先进的炼钢设备,这些资产的价值远高于当前的股价。他果断决定,不仅不抛售股票,反而继续加仓,同时联合其他股东,要求更换管理层,整顿公司财务。

几个月后,新管理层上任,公司公布了真实的财务数据,虽然依旧亏损,但比市场预期的要好。加上铁矿价格上涨,公司股价开始反弹。安哲不仅收回了损失,还净赚了5万美元。经此一役,客户们更加信任他,安氏资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随着财富的积累,安哲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搬出了简陋的寄宿公寓,在曼哈顿买了一套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公寓,还买了一辆崭新的林肯轿车。但他依旧保持着低调的生活习惯,衣服还是定制的西装,但从不追求奢侈品;吃饭经常去街角的小餐馆,而不是高级餐厅。

他和艾拉的感情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升温。艾拉欣赏他的才华和善良,安哲则被艾拉的温柔和坚韧打动。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安哲开车带着艾拉来到布鲁克林大桥,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简单的铂金戒指,单膝跪地:艾拉,从第一眼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我生命里的光。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是你给了我温暖和勇气。嫁给我,好吗

艾拉捂住嘴,眼泪夺眶而出,用力点头:我愿意!安哲,我愿意!

婚礼办得简单而温馨,邀请的都是亲近的朋友和客户。亨利作为证婚人,在婚礼上感慨地说:我第一次见到安哲的时候,他还是个连面包都快买不起的穷小子,现在却成了纽约金融界的新贵。但最难得的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初心,总是愿意帮助别人。

婚后,艾拉辞去了小学老师的工作,成了安哲的得力助手。她不仅把公司的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为安哲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夫妻俩同心协力,安氏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华尔街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1935年,安哲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其他企业家,在布鲁克林区创办了一所公益学校,专门招收贫困家庭的孩子。学校以艾拉的名字命名,艾拉亲自担任校长,用爱心和知识浇灌着这些在大萧条中挣扎的小生命。

有一天,安哲陪着艾拉在学校里巡视,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艾拉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安哲,你说,我们现在算不算过上幸福生活了

安哲握住她的手,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桃花眼里满是宠溺:有你在身边,有这些可爱的孩子,还有我们一起打拼出来的事业,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幸福的生活了。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宁静。安哲知道,自己或许永远无法回到2024年,但在1933年的这个春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大萧条的废墟上,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搭建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不再是那个纸上谈兵的金融博士,而是真正在历史的浪潮中,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多年后,当安哲和艾拉的孙子翻看家族相册时,会指着照片上那个穿着西装、笑容温和的东方男子,好奇地问:奶奶,爷爷真的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吗

艾拉总是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眼神里满是回忆:是啊,你爷爷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也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他用智慧和善良,把苦难变成了机遇,把绝望变成了希望。

而安哲留下的不仅仅是巨额的财富,还有一份名为勇气与善良的传承。在纽约金融博物馆的角落里,至今还陈列着一份泛黄的《安氏资本早期投资报告》,下面标注着一行小字:在最黑暗的时代,总有智者能看到光明,并带领人们走向希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