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目不对!林晚拿着她涂改得乱七八糟的纸,几步跑到我的大案前,也顾不上规矩了,指着上面的数字,您看!江州上报拨付了五万石粮,十万两银子!可官仓出库记录显示只出了三万石粮!银子虽然出了十万两,但密信里说,灾民根本没见到银子!还有,领粮的人数也对不上!他们报五万户领了粮,可密信里说,城西粥厂一天发两次稀粥,按那个领粥的人数算,整个江州城灾民顶多两万户!多出来的三万户粮食和银子,去哪儿了
她一口气说完,小脸因为激动而泛红,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发现真相的光芒。
我看着她纸上那些虽然稚嫩但条理清晰的推算,听着她逻辑分明、一针见血的质疑。
这个只会烧火做饭、连字都认不全的小丫头,硬生生用最笨的办法,从一堆官样文章和冰冷的数字里,揪出了足以震动江南官场的巨大贪腐线索!
她不懂官场倾轧,不懂人情世故。
她就认一个死理:账,要对得上!人心,要经得起品!
好。我拿起那份她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天书,眼中寒光一闪,传旨:着刑部侍郎李严、都察院佥都御史张清,持朕手谕,率暗卫,即刻秘密前往江州!给朕彻查!凡涉贪墨赈灾钱粮者,无论官职大小,给朕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是!高德胜领命,脚步匆匆而去。
江州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
刑部和都察院的人带着暗卫,拿着林晚梳理出的关键疑点,雷厉风行,直扑要害。
官仓亏空、账目造假、冒领虚报、层层盘剥……
一条触目惊心的贪腐链条被迅速扯出。
上至江州知府,下至仓场小吏,牵连数十人。
追回被贪墨的粮米数万石,白银数十万两!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
澄心院和林判官的名号,这一次,彻底从前朝响到了后宫,从京城传到了地方。
谁也不敢再小觑那个品鉴人心的烧火丫头。
澄心堂的牌匾,似乎都更亮了几分。
来找林晚的人更多了,案子也更复杂。
她依旧用她那套庖厨鉴心法,笨拙却执着地梳理着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谎言。
日子在忙碌中过去。
直到太后寿辰将至。
宫里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张灯结彩,准备寿宴。
作为皇帝,我自然要备上厚礼。
作为澄心院院判,林晚也领了个不大不小的差事——协助尚膳监管理几样重要的贡品食材,特别是太后点名想吃的一种江南进贡的珍稀菌菇雪顶云耳。此物极难保存,需专人小心看护。
寿宴前三天。
林晚照例去查看存放在冰窖里的雪顶云耳。
负责看管冰窖的是个老实的哑太监,姓吴,比划着手势告诉林晚,东西都好好的。
林晚打开密封的玉盒,一股清冽的菌香扑面而来。
雪白如玉的菌伞,层层叠叠,像小小的云朵,品相极佳。
【真漂亮……像一朵朵小云。】
【太后娘娘肯定喜欢。】
她心里赞叹着,小心地合上盖子。
就在盖子合拢的瞬间,她眼角的余光瞥见冰窖角落的阴影里,似乎有一点极其微弱的、不属于冰块的闪光。
很微弱,一闪即逝。
像……一点没扫干净的碎冰碴
林晚没太在意。
【大概是反光吧。】
寿宴当天。
太和殿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宗室勋贵、后宫嫔妃、重臣命妇,济济一堂。
太后高坐主位,满面红光,接受着众人的朝贺和恭维。
一道道珍馐美味流水般呈上。
气氛热烈而祥和。
轮到那道压轴的雪顶云耳羹了。
洁白的玉碗里,清澈的汤底中,一朵朵雪白的云耳舒展开,点缀着几颗鲜红的枸杞,色香味俱全,引人垂涎。
尚膳监总管亲自捧着,恭敬地呈到太后面前。
太后娘娘万福金安!此乃江南贡品‘雪顶云耳’所制羹汤,最是滋补养颜,请娘娘品尝。
太后笑容慈祥,拿起玉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碗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