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嬷嬷被她噎得说不出话,胸口剧烈起伏。
【反了!反了!一个烧火丫头,也敢跟娘娘叫板!】
好!好!林院判!你等着!刘嬷嬷撂下狠话,恶狠狠地剜了小莲一眼,带着人怒气冲冲地走了。
澄心堂里一片安静。
小莲瘫软在地,呜呜地哭。
林晚把她扶起来,让她坐下,倒了杯水给她。
别怕,没事了。林晚的声音很温和。
小翠也在一旁安慰她。
院判大人……小莲抽噎着,春桃姐姐……她……她是刘嬷嬷的干女儿……贤妃娘娘很信任她……我……我……
别想那么多。林晚拍拍她的肩,你说了实话,这就够了。剩下的,交给我。
话虽这么说,林晚心里也在打鼓。
【贤妃娘娘……刘嬷嬷……春桃……】
【好像……惹上大麻烦了】
但看着小莲和小翠信赖的眼神,她又挺直了腰板。
【怕什么!陛下让我干的!】
【大不了……回去烧火!】
事情果然闹大了。
春桃没来澄心院。
来的是贤妃娘娘身边另一个大太监,态度倨傲,直接传贤妃娘娘口谕:钗子已经找到,是掉落在多宝格后面的缝隙里了,一场误会。小莲眼神不好,看错了,惊扰了澄心院,娘娘不予追究。此事就此作罢。
轻飘飘几句话,就想把盖子捂上。
还暗示小莲眼神不好。
林晚看着那太监趾高气扬离开的背影,又看看一脸绝望的小莲和愤愤不平的小翠。
她知道,那支凤头钗,肯定不是自己掉出来的。
春桃没事。
小莲这个眼神不好的罪名,算是背上了。以后在丽景宫,日子只会更难过。
一股闷气堵在林晚胸口。
【就这么算了】
【明明……】
她攥紧了拳头。
院判大人……小莲的声音带着哭腔和认命,奴婢……奴婢谢谢您。就这样吧……奴婢……认了。
不行。林晚猛地抬起头。
啊
不能就这么算了。林晚的眼神很亮,带着一股执拗,这不是一支钗子的事。
她转身走到书案后,铺开纸,拿起笔——虽然她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像爬虫。
小翠,小莲,你们把那天看到的所有细节,春桃的样子,她走的方向,你们怀疑的原因,还有刘嬷嬷后来怎么威胁你们的,都仔仔细细告诉我。林晚深吸一口气,我写下来,呈给陛下。
呈给……陛下小翠和小莲都惊呆了。
对!林晚用力点头,澄心院管的就是‘口是心非’,管的就是‘冤枉’。贤妃娘娘说是误会,但真相不是!陛下让我‘品鉴’,我就得把品出来的‘味儿’,原原本本告诉陛下!
那份由林晚口述、小太监润色(主要是把林晚歪歪扭扭的字抄正)、最后林晚郑重签上自己名字的澄心院呈报,被送到了御书房我的案头。
我展开。
字迹虽然工整了许多,但遣词造句依旧带着御膳房的烟火气。
……奴婢观小莲神色惊惶,手指紧绞,如锅中沸水翻滚不定,显是心中有鬼……然此‘鬼’非偷窃之鬼,乃知情恐惧之鬼……
……刘嬷嬷声色俱厉,如滚油泼水,炸响喧天,实为心虚欲盖弥彰……
……春桃此人未至澄心院受询,如汤中主料缺席,其味难辨全貌……
……贤妃娘娘言钗子自现,然时机巧合,如撇去浮沫后汤色骤清,过于刻意……
通篇没有引经据典,没有华丽辞藻。
全是用她最熟悉的庖厨之道在打比方,分析得却鞭辟入里,直指核心——贤妃在包庇心腹,掩盖真相,小莲是被推出来顶缸的。
我看着这份独一无二的呈报,再看看站在下面,努力挺直小身板、眼神却透着紧张和执拗的林晚。
你确定要管我问。
陛下让奴婢品鉴人心,奴婢品了。林晚声音不大,却很清晰,品出这汤……不对,这事,味儿不对。有人受了委屈,有人说了谎。
对方是贤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