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糖霜与尘香》 > 第一章(第4页)

第一章(第4页)

第一炉茯苓糕出笼时,甜香飘满了整条巷子。尘香站在门口招呼客人,笑语盈盈,丝毫看不出曾是那个连抹布都拧不干的娇小姐。沈霜在后厨忙碌,额角沁出汗珠,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然而好景不长。

她们不懂市税要打点,不知糖料在梅雨天会返潮。有次整批蜜饯长了霉斑,沈霜蹲在墙角,把变质的果子一个个挑出来,指甲缝里全是糖渍。尘香则整日对着账本发愁,金粉写的价目牌早就蒙了灰。

秋分那天,债主带着人上门,搬走了最后一张榆木案板。尘香死死抱着算盘不松手,指节都泛了白,直到沈霜一根根掰开她的手指。

还会有的。沈霜说,声音哑得不成样子。

重回五味斋那日,下着蒙蒙细雨。张伯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在柜台多放了两副碗筷。尘香学会了用茜草染出晚霞色的糖花,沈霜则记下每个老主顾的口味——李婆婆牙不好要做得软些,王掌柜嗜甜得多加蜜。。。

三年光阴,如门前流水。

上元夜,满城花灯如昼。沈霜和尘香的新铺子前,一盏走马灯转出糖霜与尘香交织的图案。柜台里压着厚厚一叠票据,最上面那张墨迹尚新——债务已清。

尘香突然从袖中掏出个布包:给你。

沈霜打开,是支素银簪子,簪头雕着朵小小的霜花。

你那木筷早该换了。尘香别过脸,耳根微红。

沈霜摸了摸发间新簪,忽然伸手拂去尘香肩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柳大小姐如今也会过日子了。

灯火阑珊处,两个身影依偎在一起,一个腕间玉镯温润,一个发上新簪如雪。铺子里飘出的甜香,融进了万家灯火中。

6双姝成璧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沈霜望着双姝斋门前的积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柜台边缘——那里有道浅浅的划痕,是去年搬蒸笼时不小心磕的。

想什么呢?尘香从后厨转出来,手里端着新做的玫瑰酥。她如今已能单手托着三层蒸笼健步如飞,腰间的玉佩早换成实用的粗布荷包,只在逢年过节时才取出那枚修补过的羊脂玉戴上。

沈霜接过点心盘:城东赵府订的寿礼,都备齐了?

早好了。尘香用下巴指了指后间,八层锦盒装着,最上层是你新研制的桂花乳酪酥,我尝过了,甜而不腻。她忽然压低声音,听说赵家小姐要许给周家了。

沈霜的手顿了顿。周景明去年娶了县丞家的庶女,药铺生意越发红火。

尝尝这个。尘香突然塞过来一块酥饼,打断她的思绪。酥皮入口即化,内馅是咸蛋黄混着莲蓉,竟有几分惊艳。

你调的馅?

尘香得意地挑眉:昨儿夜里琢磨的,叫金玉满堂。她凑近些,发间淡淡的桂花油香气拂过沈霜鼻尖,西街刘掌柜说要订五十盒当中秋节礼。

正说着,门帘一响。进来的是个生面孔的妇人,牵着个总角小儿。孩子眼巴巴盯着柜台上金灿灿的佛手酥,妇人却面露难色。

小娘子新来的吧?尘香已笑着迎上去,今儿有试吃的枣泥糕,您尝尝?

沈霜默默转身,从后厨端出杯热腾腾的杏仁茶。她记得这妇人——是东门卖绣线的寡妇,丈夫去岁染了风寒,没熬过冬天。

孩子怯生生接过糕点,突然指着墙上挂的画:娘,两只鸟儿!

那是张伯去年送的《双鹊图》,两只喜鹊相依而立,一只羽翼如雪,一只尾翎似墨。妇人临走时,尘香悄悄往她篮子里多塞了包芝麻糖。

晚间歇业时,沈霜在灯下翻看账本。尘香突然按住她的手:明日歇业一天。

嗯?

带你去看个地方。尘香的眸子在烛光下亮得出奇。

翌日清晨,尘香领着沈霜穿过半个城池,停在一处僻静院落前。青砖小瓦,院角栽着株正结子的桂花树,门上匾额空着,在晨光中泛着新木的色泽。

这是。。。

我拿全部积蓄盘的。尘香掏出钥匙,楼上住人,楼下开店,后院能搭个烤炉。她的声音忽然轻下来,你若不喜欢。。。

沈霜推开院门。阳光透过桂树枝叶,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想起多年前那个漏雨的土屋,想起两人挤在竹榻上取暖的夜晚,想起尘香手腕上那道渐渐淡去的镯痕。

灶台得砌大些。沈霜说,喉头有些发紧,你总爱同时熬三种糖浆。

尘香笑出声来,眼角泛起细细的纹路。她伸手拂去沈霜肩头的桂花,指尖温暖干燥,再不是当年那个连抹布都拧不干的娇小姐了。

远处传来货郎的叫卖声,混着孩童的嬉笑。两个身影立在初秋的阳光下,一个发簪如雪,一个罗裙似霞,在崭新的门楣前投下相依的影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