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爱挎着篮子去挖,回来蘸酱吃或者包饺子。
但野菜这玩意儿,费时费力,挖半天也就够自家吃一顿,卖不上价。
我琢磨着,怎么让它值钱点。
赶集时,我看到供销社门口有人排队买一种叫五香面的调料粉。
一个小纸包,里面是黄褐色的粉末,据说是用花椒、八角、茴香啥的磨的,炒菜炖肉放一点提味。
价格不便宜,一包要一毛钱,还要副食票。
我凑近闻了闻。
一股混合的香料味,但感觉……料不太足
一个念头闪过。
我花了一毛钱加一张宝贵的副食票,买了一小包。
回到破窝棚,打开仔细看,又用手指蘸了点尝。
味道是香,但很淡,还有点涩嘴,估计掺了不少麸皮或者别的啥。
我跑去后山。
除了挖野菜,我还留意那些野生的香料。
花椒树没有。
八角更没有。
但……我认识山花椒(一种野生花椒,麻味重但香气不足),认识野茴香(味道类似小茴香),还认识一种叫香叶子的灌木叶子,晒干了有股特殊的香气。
我把这些野生的香料采回来。
晒干。
用捡来的半块破磨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点点磨成粗糙的粉末。
混合在一起。
味道很冲,带着山野的粗粝气息,麻、辛、香混合,谈不上多好,但绝对够劲儿。
我的野菜计划开始了。
我挖来最鲜嫩的婆婆丁、荠菜,仔细摘洗干净。
用滚水快速焯一下,去掉苦味涩味。
捞出,挤干水分。
然后,拿出我的秘制野山香料粉,撒上薄薄一层。
再淋上一点点我熬制的、味道依旧不那么美好的荤油。
最后,撒上一小撮盐。
拌匀。
绿莹莹的野菜,裹着油亮和香料粉末,散发出一种奇异的、混合着山野清香和粗犷辛香的独特味道。
我自己尝了一口。
野菜的微苦鲜嫩还在,但被那霸道的野山香料和荤油一激,味道层次瞬间丰富起来,咸鲜香辣麻,在嘴里横冲直撞。
够劲!够下饭!
我把拌好的野菜,分成小份,用洗干净的大树叶包好。
再次来到镇上。
这次,我没去后巷。
我去了镇子东头的长途汽车站附近。
这里人来人往,大多是赶路的旅客和司机。
我找了个不挡道又能被人看见的角落,把树叶包着的野菜摊开。
那股子混合了辛香、油脂和野菜清气的霸道味道,在汽车站混杂的空气里,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不少等车的人吸着鼻子看过来。
卖啥的这么香一个穿着工作服、拎着帆布包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问。
凉拌山野菜,师傅,尝尝我打开一个树叶包。
翠绿油亮的野菜,裹着黄褐色的香料粉,卖相谈不上精致,但那股子生猛的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咋卖
一包五分钱。
男人犹豫了一下。五分钱,能买个白面馒头了。
但看看那诱人的绿色,闻闻那勾人的香气,又看看我洗得发白但干净的衣服和沉静的脸。
他掏出五分钱:来一包!尝尝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