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凤凰展翅仪元殿
【封妃大典:灶王爷的嫁衣】咸安二十年的中秋,月亮圆得像个刚出锅的芝麻烧饼。林小厨蹲在仪元殿后廊,对着送来的翟衣九翟冠直嘬牙花子——这十二斤重的礼服,镶着东珠的凤冠,活像要把人压进蒸笼当点心。
林娘娘,该更衣了。李公公捧着描金托盘,上面躺着件月白色袍子,袖口绣着胡萝卜和炒勺。林小厨眼睛一亮,抄起剪子就把翟衣改成了围裙样式,九翟冠上的翠鸟毛全换成了糖霜丝。
这叫膳祖礼袍!她得意洋洋地转圈,腰间玉佩撞得叮当响,我爹说了,厨子的衣裳就得沾着烟火气!
皇帝踱进殿时,正见她用银勺当发簪,别着半片烧焦的荷叶。爱妃这打扮……他憋着笑,玄色龙靴尖踢起满地桂花,倒是省了御膳房的柴火钱。
【祭天仪式:糕饼飞上天】次日祭天大典,林小厨捧着九谷丰登糕跪在祭坛前。这糕做得别出心裁,底层是荞麦面,中间夹着松子仁,顶层用蜂蜜画了只金凤凰。钦天监正举着龟甲正要占卜,忽然被糕香勾得打了个喷嚏。
此糕……此糕乃天赐祥瑞!他盯着糕上渐渐晕染开的凤凰,活像见了活菩萨,陛下您看,这凤凰要飞起来了!
林小厨低头憋笑,袖口还沾着半块没来得及藏的桂花糖。她早知祭天要烧松柏枝,特意在糕里掺了云贵高山薄荷,经火一烤,可不就像凤凰展翅?
赏林妃天赐厨神金匾!皇帝忽然伸手拈起块糕,塞进她嘴里,不过下次,记得给钦天监留块完整的。
【厨神培训班】封妃第三日,林小厨在御膳房门口挂起小厨房晋升榜。宫女们挤成糖葫芦串,盯着榜上画的胡萝卜、青瓜、茄子等级标识直乐。
要想升成翡翠茄子,得学会雕牡丹花!林小厨举着银刀示范,刀刃擦过萝卜皮,飞出只振翅的蝴蝶。小宫女春桃刚刻坏第十个萝卜,忽然举着黑漆漆的作品哭道:娘娘,奴婢手笨……
不碍事!林小厨变戏法似的掏出瓶酱油,这叫抽象派雕刻,撒点葱花就是山水盆景。
当太后吃到春桃做的墨染山水糕时,鬓边的东珠差点掉进汤碗。林丫头,这宫里的厨子,怕是要被你教成艺术家了!
腊月初八,皇帝在仪元殿设百家宴。林小厨带着新晋升的翡翠茄子们,端上七十二道风味小吃。沈贵妃捏着根胡萝卜雕的凤凰簪,酸溜溜道:林妃这手底下的人,真是人才。
贵妃娘娘有所不知,林小厨袖中抖出张食谱,这胡萝卜簪子,得用蜂蜜煨三刻钟,再拿银丝穿成串……确实,不是人才做不出来。
皇帝伸手替她拂去肩头的面粉,动作自然得像是拂去落梅。林小厨抬头,正撞进他带笑的眼底。
林小厨摩挲着腰间新添的凤凰玉佩,殿外雪花纷飞,殿内炭火噼啪。
第八章:乾坤宫暖育麟儿
【龙胎危机:药膳安胎显神通】咸安二十三年春,御花园的连翘开得比御膳房新酿的梅子酒还艳。林小厨挺着六个月身孕,正蹲在药圃里挖紫苏,忽然听见李公公尖着嗓子喊:林妃娘娘!贵妃宫里的刘嬷嬷送来碗安胎药……
安胎药?林小厨接过青花瓷碗,鼻尖轻嗅,这药里怎的有股杏仁味?她想起《饮膳正要》里记载的妊娠禁忌,抄起银勺舀起半勺汤汁,手腕一抖,药汁全泼进旁边芍药丛。
哎呦喂,这可是贵妃娘娘的一片心意!刘嬷嬷急得直跺脚。
心意?林小厨抚着隆起的肚子轻笑,《本草纲目》可说了,杏仁性寒,孕妇忌食。不如请贵妃娘娘亲自来尝?
当夜三更天,林小厨举着烛台在藏书楼翻查医书,忽被皇帝从身后抱住。爱妃这胎教,倒是别具一格。他玄色寝衣沾着墨香,指尖划过她手背的桃花胎记。
臣妾正研究《山家清供》里的安胎法呢。林小厨抽出一本泛黄古籍,您看这枸杞炖乌骨鸡,得配着昆仑山雪莲……
皇帝忽然抽走医书,打横抱起她往寝殿走:朕的龙胎,自有天护。
【太子抓周:厨刀定乾坤】次年端午,太子周岁宴摆在了御花园。林小厨盯着满案抓周物件直乐——文房四宝旁摆着翡翠厨刀,胭脂水粉边搁着糖人模具。
抓这个!抓这个!沈贵妃捏着金算盘直晃荡。太子却翻了个身,胖乎乎的小手直抓向厨刀,刀鞘上九爪金龙映着日光,晃得人眼晕。
好个食王!皇帝抚掌大笑,朕的江山,日后怕是要飘着菜香了。
林小厨望着儿子流口水的模样,想起父亲的话:五味调和之道,在于相激相成。她悄悄将《饮膳正要》塞进太子襁褓,扉页画着个胖娃娃抱刀啃鸡腿。
【十年后的御膳房】咸安六十三年的中秋,御膳房蒸笼腾起白雾,混着桂花香。老年林小厨拄着翡翠拐杖,正教新入宫的厨娘雕牡丹花。
治国如烹小鲜,火候要匀,心思要细。她指着案板上焦黑的排骨,当年哀家给先帝炖文武火排骨,文火煨三个时辰,急火收汁半刻钟……
小厨娘忽然举起银勺:娘娘,这汤里要不要撒把葱花?
要撒!林小厨忽然变戏法似的掏出瓶酱油,不过得用哀家秘制的凤凰泪——当年太子抓周时,哀家接住的哈喇子,如今配汤正鲜!
殿外月色正圆,仪元殿传来欢声笑语。林小厨摸着腰间磨得发亮的金错刀,望着案头新修的《大启食单》,觉得这一生,圆满了。
番外:当年
【民间传奇:五味掌中藏】九年前江南烟雨楼,十岁的林小厨踮脚够着灶台,锅铲险些打翻父亲刚调的三鲜芙蓉蛋。爹爹,为何要加荔枝蜜?她鼻尖沾着面粉,盯着瓷碗里琥珀色的蜜汁。五味调和之道,在于相激相成。父亲林五味掌着祖传乌木勺,手腕轻抖,蛋液在热油中绽成芙蓉,酸而不酷,甜而不腻,这蜜要三沸三凉,方得花魂。那时她尚不懂父亲为何能闭眼辨出七十二种香料,只记得每逢中秋,父女总要摆开厨王擂台。她使尽浑身解数做出的蟹粉小笼,总被父亲一碟翡翠烧麦比下去。直到十三岁那年的全鱼宴,她以雕成莲花状的鳜鱼脍夺冠,父亲才摸着胡茬笑道:我林家丫头,终是得了五味真传。
【芙蓉惊四座】御膳房海选当日,五百名民间厨娘争奇斗艳。林小厨攥着父亲给的翡翠烟斗,内心澎湃——这原是林五味当年摘得江南第一勺的信物。最后一道题:以鸡蛋为主材,半个时辰内呈上。御膳房姑姑的银簪在日头下晃得人眼花。她望着案板上三颗寻常鸡蛋,想起父亲教诲:寻常食材见真章。指尖掠过案边的新鲜松露,却转而拿起半罐腌渍青梅。蛋液混着青梅汁打发至云朵般蓬松,上屉前又撒了把云南金雀花。当蒸腾雾气裹挟着酸甜花香漫过评判席,御膳房姑姑的银筷顿了顿。芙蓉蛋入口即化,青梅的酸与蛋香缠绵,金雀花籽在齿间爆开春日的清甜。好个三鲜芙蓉!掌事姑姑摘下腰间三寸长的翡翠厨刀,你被任用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