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门口时,瞿秋白忽然停下脚步,轻声叫住了蒋冰之:“冰之,剑虹走前说还和你有约定,但我没来得及问她是什么约定。”
蒋冰之的脚步一顿,她的眼眶瞬间湿润,声音嘶哑而低沉:“我知道,我来完成。”
瞿秋白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安慰:“剑虹是个好同志,她的牺牲不会白费。你要坚强,完成你们的约定,就是对剑虹最好的告慰。”
蒋冰之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她转身回望王剑虹的灵位,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她轻声自语,仿佛只有她和王剑虹能听到:“剑虹,我带着你一起完成。”
夜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蒋冰之抬起头,看向远处的夜空,星光点点,仿佛王剑虹的眼睛在注视着她。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力量,那份力量让她不再迷茫,不再畏惧。
她知道,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艰险,但她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难,她都会坚持下去。她要带着王剑虹的信念,完成她们未竟的事业,直到那个光明的未来到来。
蒋冰之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了王剑虹的家。她的背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坚定,仿佛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切挑战。而她的心中,那份与王剑虹的约定,将永远成为她前行的动力。
1932年上海大三元酒家
在大三元酒家的雅座里,窗帘紧闭,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穆而庄严的气息。
蒋冰之站在房间中央,周围是党的文委负责人潘梓年、中宣部代表瞿秋白,以及一同宣誓的田汉、叶以群等人。
她的入党介绍人阳翰笙也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中带着欣慰与鼓励。
蒋冰之举起拳头,手臂平直,拳头与眉心齐平。她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眼前的黑暗,直视未来的光明。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坚定与决心:“我志愿加入中国gongchandang!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她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但那不是软弱的泪水,而是激动与自豪的泪水。
她知道,这一刻,她不仅是在为自己宣誓,更是在为王剑虹、为所有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们宣誓。
瞿秋白走上前,郑重地将一枚党徽别在蒋冰之的胸前。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蒋冰之同志,欢迎你加入中国gongchandang。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了。希望你牢记誓言,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蒋冰之低头看着胸前的党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她抬起头,语气坚定:“我一定不负组织的期望,为革命事业贡献我的一切!”
房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田汉、叶以群等人纷纷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
阳翰笙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中带着欣慰:“冰之,剑虹如果能看到今天的你,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
蒋冰之的眼中再次涌出泪水,但她没有让它们流下来。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前方。她知道,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艰险,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迷茫的女孩。
她带着王剑虹的信念,带着所有同志的期望,坚定地踏上了这条革命的道路。
窗外的夜色深沉,但蒋冰之的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焰。那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也是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她知道,只要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就会一直延伸,直到那个光明的未来。
南成都路辅德里的平民女校,静静地伫立在夕阳的余晖中。
蒋冰之独自一人走进校园,脚步坚定而从容。她的目光扫过熟悉的教室、走廊和院子,仿佛每一处都承载着她与同伴们的回忆。
她缓缓走到院子中央,停下脚步,从口袋中掏出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合影。
照片上是平民女校结业那天的场景,所有同学和一部分老师站在院子里,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蒋冰之的目光停留在照片中的王剑虹身上,那个总是充满活力、坚定乐观的同伴,仿佛就在她的眼前。
记忆闪回到合影的那一天。摄影师站在镜头后,声音洪亮:“大家笑一下,三,二,一!”
快门按下的瞬间,所有人的笑容定格在照片中。那时的她们,满怀理想,憧憬着未来。
蒋冰之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暖,但随即又被深深的怀念所取代。
她轻轻抚摸着照片,仿佛能感受到那一刻的温度。随后,她将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回口袋,转身走出了女校。
从辅德里这条小弄堂走出来,蒋冰之的脚步依旧坚定。
她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看到那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她的声音在心底响起,低沉而有力:“聚为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我们的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的背影在弄堂的尽头渐渐消失,但她的信念却如同那团火焰,永不熄灭。
她知道,无论未来多么艰难,她都会带着同伴们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直到那个光明的未来到来。(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