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想过。
家。
对一个人的意义。
我到现在也并不理解,遇见诺子的时侯,我的泪水从何而来。好像在某些事情发生之后,这个世界就大不如从前了。
人们常说,珍贵的东西失去后才显得珍贵。我并不能与母亲感通身受。幼时,母亲总是家里的一把手,印象中我好像并不了解母亲,即使我与她相处的时间甚至大于父亲与母亲相处的时间。父亲总是不在家,因为工作的原因,在我四岁时我们一家就离开了家乡来到遥远的江州定居,我会一语普通话,就从那时开始,刚进幼稚园的时侯,我还只会说家乡话,这在班里引起不小的笑料,老师也因无法与我交流和母亲商讨让我学普通话。
搞笑的是,当我学会普通话时,已忘记故乡语言的样子。
第一次迎来江州的冬天,已习惯在故乡生活的母亲,给我裹了很厚很厚的衣服,幼稚园那会我还是个很挑食的熊孩子,瘦的跟猴一样,即便如此,厚厚的衣服还是显得我比普通人粗上一圈,我即使不处在懂事的年纪,但我也清楚记得通学和老师围着我笑的样子。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母亲是错的。
再后来,在我感觉到母亲与父亲之间陌生到极致的时侯,好像有什么事情在他们之间改变了。那天我已忘记之前发生了什么,母亲帮我扣外套上的纽扣,从上面一个一个往下扣,父亲告诉母亲,扣子要从下面往上扣,后来他们说了什么,我也记不清了,他们发生了很大的争吵,以至于母亲把让好的一桌菜,一桌子的,都掀到地上去了,夺门而出,只剩我和父亲,父亲后来,只是笑的跟我说,妈妈发脾气了,然后狼狈地拾掇地上的盘盘碟碟,好像一只落水的狗。他,好像一直都是这样,无所谓的样子,总让我感觉他并不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
母亲总对我格外严格,尽管我想,而且我是,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普通的长相,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成绩平平,我甘愿让一个普通人而已。小学的时侯,我成绩格外优异,甚至也给我一种我是天才的错觉,从四年级开始,我的数学与英语就没有再扣过分,坚持三年的“双百”成绩,在学校里也是老师吃饭的爱聊的话题。好像小时侯,我一直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我享受这个名誉,但我依然厌恶母亲的教育,小时侯,我是没少挨过骂的,原因不是常见的,天天玩游戏,出去瞎跑,作业没完成这种,而是,这次又差了点才记分,这次为什么拿了第二第三,我印象深刻的,有次母亲在辅导我作业的时侯,大发雷霆,拍桌子,连书本都飞起来几本,那是我第一次对什么东西感到失望,家庭?生活?我也不知道,只是我后来第一次反怼了母亲,在那之后,我就被送去课后辅导班了。母亲怒拍一次桌子,摔门进她的房间,我也知道,对一切东西感到失望的她,第一次对我失望。
对不起,母亲,我只是芸芸众生的一粒沙子,没能力成为顶天立地的天才。
直到后来,上了初中后,父亲好像更忙于奔波,但家里再也没出现过吝啬的情况,很多东西都换了新的,父亲还收藏起了字画,只有母亲,好像还生活在记忆中。
他们之间愈来不合,我并不奇怪,家庭矛盾我只觉得平常。有一天傍晚,母亲说要出去,跟上父亲,我不奇怪,于是便睡去了,那天晚上之后,父亲,母亲,这个家再也没回来。
早上六点,父亲叫醒我说,母亲抑郁了,这是原话,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父亲哭,即使我不能判断眼泪的情感,但我真真实实是怕了,怕平凡的日子离我而去。
那天早上母亲好像失了魂,把衣服洗了一遍又一遍,她说,我要学会这些。我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接着,世界安静了一会。然后母亲的精神就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在床上平躺着,嘴里吐着甚至我都不能听懂的家乡的语言,也许是俗语,一个字一个字地吐着,骂着在沙发上不知所措的父亲,我难以想象我竟然平静地听着这一切,偶尔望去父亲,父亲也手足无措,我很开心那天邻居没有找上门,即使面对母亲撕心裂肺的吼叫,不然事情也许会闹的更尴尬。一直到太阳完全升起,母亲安静了一会,我下楼买早餐,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给家人买早餐,也许是让心里好受一点,也没准是希望看到母亲还能安静地坐在我旁边吃一口东西。
不过当我回到家后,母亲,早已不见踪影。到后来母亲一直神神叨叨。
记得有一次,晚上十一刻,母亲静静地出门了,静的我都没有发觉,直到十二点,母亲打过来电话说,她,迷路了。
我领着母亲走在街上,我只是听着她在一旁啜泣,但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像牵着一个陌生人而已,平日里我们走过最多次的十字路口,母亲说,这是哪里,这是回家的路吗。我的心冷了,想着以后的事情,想着我该怎么像平时一样面对第二天,想着我该怎么向父亲交代,想着我是否应该选择逃避这一切。走到家楼下,母亲还在说。
“你看那些躲在黑暗中里的人,就指着鼻子说我们娘俩呢。”
无言。
我无话可说,一是面对母亲的疯癫,二是面对这个失去色彩的世界。
家。
没有家的生活。
我从未想过。
直到遇到诺子,破碎的世界好像多了一分色彩,一丝绚丽而我又抓不住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