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了,该去盐场瞧一瞧了李逍吃完午饭,将东西放下,随后便出了门。到了府外。下人已经将马匹给准备好了。“逍公子,您的马“谢了李逍满意的点头,随后一跃上马,绝尘而去。虽然没有系统熟练度加持,但李逍骑马倒是熟练了起来。主要是力量、敏捷、智力属性超过常人,学起来也快。一个半时辰后。李逍就来到了盐矿山,此时山脚下盐场已经初具规模了。记住网址自己安排朱高煦做的几处砖瓦厂房,已经有工匠在动工了,做了一半。至于购买的那些制盐的工具,也都一一摆放整齐。朱高煦正忙碌着,有序指挥着这些人。不得不说,朱高煦的组织能力还是挺强的,不愧是上过战场的人,而且他人高马大,面相威严,别人看一眼都会心生怯意。“高煦,这几天辛苦你了,干得不错李逍了过去,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姐夫,你来了啊朱高煦惊喜道:“这点小事不在话下,我已经喊工匠快马加鞭,明日就能完工,后日咱就可以开工了“咦?”朱高煦奇怪道:“姐夫,你好像高了一些李逍属性提升后,他也发现自己似乎二次发育了,又高了几分,现在身高差不多一米八的样子了,跟朱高煦一样高了。“高了么?是你记错了吧,哈哈李逍连忙转移话题:“一起花了多少银两了?”记错了么。。。。朱高煦挠了挠头道:“没多少银两,这些工具、材料还有工匠费加起来,也不过五十两不到“算五十两,加上先前买盐矿山的五十两,一共一百两李逍道:“高煦,你可算帮了我大忙,一百两算你入股,这盐场的利润,伱分一成利朱高煦哈哈一笑道:“姐夫,你这就见外了,这一百两算什么,谈钱就见外了,这盐场的获利都归你,弟弟我不要,权当帮忙一百两对于朱高煦来说,还真不算什么。这些日子朱棣赏赐下来的东西,都不止这么些。而且朱高煦觉得,这造盐之事。。。悬。。。。姐夫不过是农户,应该不懂这些,搞不好会失败。再说了,一成利能有多少?不过无所谓,人情是帮到了。“不要?高煦?你确定不要一成利吗?”李逍笑着问道。“真不要姐夫,这点小忙,不是弟弟我应该的么?”朱高煦哈哈笑道。“那行。。。你啥时候反悔,随时可以说哈李逍是个讲情义的人,不能让朱高煦白帮忙。“行,都听姐夫的朱高煦不以为意的道。。。。接下来的时间。李逍在盐场视察了一圈,跟自己想的没什么出入。盐场就在盐矿山附近不远处,就是几个大砖瓦房。每個房间都是其中制盐的一个步骤。就跟工厂的流水线一样。盐矿从山上运下来,进入第一个厂房,粉碎。。。在然后就会被运到第二个厂房,进行卤煮,分离杂质。在进入第三个厂房沉淀、过滤。后面就是煮盐。。。结晶。。。。分工明确,效率高,已经算是一个简陋版的工厂了。当然了,李逍也不用担心制作方法流传出去。因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卤煮的配方,在他的手上。“这些都没问题“接下来就是招纳人手了“这里离大东村比较近,索性就去大东庄招纳人手李逍提议道。现在是明初洪武年间,元朝的土地都被洗礼了一片。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农田。农户春忙后,家里人多的人,便会外出寻一些活计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基本上不会有人会饿死。在元朝的时候,土地基本上归地主所有。大部分弄明都是佃户,见到田主还要行主仆之礼。不过现在是明朝,朱元璋曾下诏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所以说,就算是不小心沦落成佃户,也只是上下级的关系。因而李逍感觉穿越到明朝还算不错,农户的身份没有那么卑微。两人一路来到了大东庄。打听一番后,找到了这里的里长。明朝的朝廷机构到达县,就停止了,而下面基层的管理组织称之为里甲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由110户人家编为1里,1里之中挑选丁粮(税粮)最多的10人为里长,10名里长以10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其余100户人家编为10甲,1甲共有10户人家组成。甲长也是周期轮流应役。里长等于是未来的村书记,甲长是村主任。不过是劳役,属于义务劳动。编造的鱼鳞册中,就是按照这里甲制度编造,如鱼鳞一般。以现代人的眼光,李逍觉得这里面的弊端很多。不过这不关自己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行。很快,两人就找到了里长,一个朴实的中年汉子。“你就是这一片的里长?”朱高煦问道。对方一看朱高煦的穿着和相貌,就不敢惹,连忙躬身道:“是是。。。不知两位大人有何贵干?”朱高煦直接问:“你去别人家帮活,干一天活,赚几个钱?”那汉子憨憨一笑:“乡里乡亲的,逢喜事、盖房子啥的,相互帮忙不收钱,管饭就成“。。。。。”朱高煦一阵无语。李逍笑着开口道:“是这样的,在下想问的是,你们去城里大户人家帮工的话,干一天工,是个什么工钱?”“哦,你问这个啊汉子笑道:“一般是50个钱,不过这是农闲的时候,现在农忙得70个钱李逍心中盘算了一下。1两银子折换成铜钱是1000钱。也就说2两银子,能招一个人干一个月。自己预计需要人手50人。一个月的成本就是100两。主要就是人工成本,矿山已经买下来了,工具损耗也忽略不计。而自己昨夜私下盘算,现在的规模一个月能产50000斤盐。明朝盐归国家把控,朝廷定价,明码标价2钱银子一斤。私盐便宜很多1钱银子一斤,但是容易掉脑袋。。。按照这个算法。自己这雪花白盐的质量,一斤卖1两银子,不算贵吧?按照一两的售卖价格。。。一个月50000斤盐的产量,就是5万两白银啊!在明朝一个月赚五万两白银是个什么体验?“艹,我若是能直接卖盐,就赚翻了李逍心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