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宋青山的 > 第384章 剿匪前的准备(第1页)

第384章 剿匪前的准备(第1页)

而今,他的产业虽是越来越多,可支出,也是相当大的。每日清晨醒来,就要考虑数十万人的吃喝、薪资的发放。所以,无论怎样,这银子,不得不挣啊!“看来,是时候将另外一只小野兽放出来了!”宋青山喃喃着,已是开始筹划起来。时光恍然,数日时间,很快过去。这一日,弘治皇帝将宋青山召至养心殿,丢过去一封奏疏。宋青山看了看,面上,却是看不出所以然。这奏疏上说,西域那边,将会有使臣过来进贡。而今,西域那边与瓦剌已打了起来,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只好来大明寻求发展。“驸马,你怎么看?”弘治皇帝问。“可合作通商!”宋青山直接道:“陛下,西域一带被瓦剌打的败退,需要另外一种方式缓和经济,故,他们定会与大明通商往来。”“而大明,只需拿捏精准,便可获利不菲。”“尤其是西域有棉花、瓜果等,乃是大明少有之物,商贸往来,与大明,有利而无弊!”宋青山侃侃而谈。弘治皇帝只是笑了笑,心底,却是感慨万千。先前,西域一带确实是臣服于大明的,只是这些年来,大明越来越弱,西域一带又有乱事,时常侵扰大明。就如那哈密卫,已是被侵扰多次,朝廷已是动用了许多人马,才将哈密卫收复。而今,大明越发的昌盛,西域一带,已是不足为据,反而是倒过来,求着与大明通商。便是一个帝国强大的体现。大明,是真正的强了啊!环顾四方,又有谁敢动大明?这也是弘治皇帝骄傲且感慨的之处。但很快,他想到什么似的,又严肃起来。“于西域一带通商之事,你说的很有道理!”他缓缓开口:“只是,关于那王守仁,朕又有些不懂了。”“先前,他确实是战功赫赫,连破三贼!”“可近来,朕听闻那王守仁整日沉醉于讲学,又设立了一个崇义县,致力于教化民生,与最后一个也是势力最大的匪徒迟仲容,竟是置之不顾。”“驸马,你可有话可说啊?”言语之间,带着些许的不满。因为宋青山的主张,朝廷派那王守仁去剿匪。先前,做的确实不错。可面对四大匪徒之中最强最大的迟仲容,竟是不管不顾。还是剿匪吗?教化一方,固然是对的,可无论如何,你得先将那迟仲容给灭了啊!而今,大明,四海升平,连那西域一带都主动过来求通商。唯独那南赣汀漳一带,还有着一个最大的匪患。这对朝廷而言,简直无异于一根背刺疼痛且难以拔出。“教那王守仁,尽快剿匪,不得耽误!”弘治皇帝下了死令。宋青山苦笑,自是无话可说。事实上,在他看来,无论是教化民生、还是实际剿匪,都是剿匪。朝廷这边着急剿灭迟仲容,王守仁便不急吗?问题是,这不是你着急便可以解决的事啊!“加油啊,老王!”宋青山暗暗祈祷,同时也有几分期待。他很清楚,王守仁打那迟仲容定轻而易举,之所以按兵不动,怕是在酝酿大招呢!对于王守仁,宋青山是了解的。毕竟是儒家史上四大圣人之一,也是最后一位圣人。而除此之外,他更了解王守仁的脾性。以前是琢磨来琢磨去,而今已然悟道,那便等若是两层挂加身,无论做什么,几乎都是势如破竹。就如眼下的剿匪事宜,横亘于南赣汀漳一带的四大匪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灭了两个,收服一个?所以,依照他的推断,这段时间以来,王守仁之所以按兵不动,怕也是在酝酿大招呢!“驸马,朕与你说话呢,你,没听到吗?”弘治皇帝复问。宋青山苦笑。皇帝陛下这是催他命王守仁快点动手呢。暗暗叹了口气他只好点头应下。没办法啊,而今大明,一片祥和,唯独南赣汀漳一带还剩下一个大土匪迟仲容。这便相当于是朝廷背脊上的一根刺。一群鲜花之间出现了一株绿草,有违和谐换谁都看不过去。于是,回到府上之后,宋青山给王守仁修书一封,仅有几个大字:快速剿匪,不得怠慢!另外一边。赣州以西百里处,而今,已是设立了一个新的县衙一崇义县。对于这个新的县,王守仁采用了和平和县一样的策略。先是安置百姓,十户纠察连坐。跟着又开展了有关民生的诸多事宜,例如养猪马牛羊、养殖桑蚕、种植甘蔗等等。没有钱?没问题,向通商银行贷款。一般以甲为单位,也就是百户人家为一群体,可以通过土地抵押,乃至于信誉抵押,进行贷款。在这种种举措之下,无论是平和县还是崇义县,短时间内竟是出现了一片火的景象。再加上他鼓励经商,鼓励百姓们将一些江西特产售卖至其他地方,崇义县淳朴的民风越发激昂向上,百姓们,盼头十足。大家伙,已然看到了好日子,近在眼前啊!而在此期间,除了忙于民生,王守仁最大的事情便讲学。讲学好啊,非但一些文人学子爱听,便是连一些普通百姓,乃至于孩童都跑来听课。口口声声,称王先生。一时间,王守仁竟有上瘾。这天晚上回来,天色已然暗黑,提前准备的饭菜,已成为残羹冷炙。王守仁却半点不在意,命厨子不必劳碌,准备一盆火锅,烫着吃。跟在一旁的伍文定吃了烫羊肉,顿了顿道:“这火锅,不如宋先生烫的好吃。”王守仁笑了笑:“吾并不喜吃食。”伍文定点头会意。这老王脾气似乎有些古怪。可唯独一点,在尊师重道方面,丝毫不差。就如眼下,平日里并不在乎吃食的老王竟要吃火锅?他笑了笑,道:“老王,你可是想念宋先生了?”王守仁逐渐平静:“说来,恩师已经是许久没有来信了,吾,甚至惦念啊!”“南贛汀漳一行,随着这无数次的讲学,吾心中的道理,越发的清楚了。”“吹嘘一些,知行到此证合一了啊!””而吾之学问,皆自恩师!”“时泰,你不知道,吾多想将这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道理,讲给恩师听,只可……只可惜人在江西,距京城遥远!”伍文定没有接茬,想了想道:“老王,说句不合时宜朝廷命咱剿匪,而今虽……”王守仁却是没有反应。伍文定便只好闭嘴,闷头吃喝。也是这时,一封书信送来。王守仁展开来看,当即笑了出来:“吾师懂吾,果然是吾师啊!”伍文定有些不解。王守仁便将书信递了过去。眼前书心上那八个大字,伍文定有些懵:“老王宋先生是教你快速剿匪,不得怠慢,你何故发笑啊?”王守仁摇头道:“事态,你可记得先前恩师的来信?”伍文定略微蹙眉。忽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什么似的道:“先前,宋先生告诉你剿匪不对!”王守仁点头:“恩师学问,博大精深,有话,岂会直接说?”“先前,他老人家告诉我剿匪不急,实乃催促我。”“而今,他老人家又告诉我快速剿匪,自也反话,告诉我剿匪之事,无需着急。”“岂不是刚好符合我等现状?”一番话落下,伍文定都有些傻了。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万一朝廷那边当真有催促的一起岂不是玩砸了?收了信件的王守仁很是开心,开始大口吃肉:“哈哈,时泰,且放心吧好吃好喝好睡,明日,我等继续讲学,教化民生。”伍文定无奈。不便不急吧!翌日,自又是忙碌的一天。讲学啊,给诸多不记名的弟子以及百姓们,讲学。王守仁相当的卖力,口若悬河,同时也耐心解答诸多弟子的疑问。直到这个晚上,有人来报。“大人,衙门外有一人,叫做迟仲安,特来见您。”王守仁的眼睛略微眯了起来。终动静了吗?旁边的伍文定也是十分的诧异。迟仲安?此人,又是谁?不多时,一名中年男子带入衙门,朗声道:“罪人迟仲安,见过王大人。”王守仁颔首:“又是谁啊?”那人道:“罪人乃是迟仲容的弟弟,我家大哥决定归顺朝廷,但在此之前,要先整顿军纪,清点人数,故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正因如此,才命罪人前来帮助王大人,将剿匪之事,进行到底。”王守仁会意。意思很简单,是那迟仲容要清点手下人马,需要时间。而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特将自己的弟弟派过来,帮助朝廷这边剿匪。简而言人质!顿了顿,王守仁问道“你可曾带兵马前来啊?”迟仲安道“自是带了,此一番罪人带了数百兵马,此一刻正在外面,请王大人清点。”王守仁便起身,向外走去。来到衙门外,所见之下是一百余,不足二百的匪徒,一个个皆是老弱病残,连站都站不直。王守仁暗自一声叹息。真心投降便只是派这百余人,来帮忙?简直贻笑大方。不过他也没有做声,只是点头,便准备回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