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强人所难,落井下石,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时。”
身后的知青们也跟着起哄。
他们可不傻,王卫国在,他们隔三差五就能跟着蹭点肉吃,改善伙食,日子比其他大队的知青好过太多了。
这要是让赵家村的人把王卫国撬走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这可是实打实的利益,谁动跟谁急。
“赵家村的,赶紧走,别在这儿碍眼!”
赵家村的几个族老哪见过这场面。
被沈家村男女老少连说带骂,连推带搡,最后几乎是屁滚尿流地被轰出了村口,狼狈得像几只丧家之犬。
一场闹剧就这么收了场。
王卫国自始至终都没再多说一个字,仿佛刚才那个“滚”字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情绪。
他重新坐下,拿起手里的木料,继续不紧不慢地修理着农具,院子里又恢复了平静。
村长看着他这副淡然的样子,心里又是佩服又是心疼。
这孩子,是吃了多少苦,才磨砺出这身宠辱不惊的性子。
他走过去,蹲在王卫国身边,递了根烟:“卫国,别往心里去。”
王卫国接过烟,却没点,只是夹在指间,摇了摇头:“村长,我没事。”
他当然没事。对那些人,他连生气的力气都懒得费。
他现在想的,是更长远的事。
王卫国抬头,看向远处连绵的后山。
“村长,今年天旱,大伙儿挑水浇地都累得够呛。我想了个事儿,不知道行不行。”
“你说。”
“就后山那个大坳,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要是冬天咱们组织人手,把那个出口用石头和土堵上,再把山坳里的雪都堆进去,等开春雪一化,能不能蓄上一大池子水?”
村长眼睛猛地一亮!
后山那个大山坳,村里人都叫它“龙王坳”。
地方大得很,长达十里,最宽的地方足有三里多,简直就是个天然的大水库胚子!
只是以前没人往这方面想。
“可以试试!”
村长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
“反正冬天地里没活,大家闲着也是闲着!要是这事儿真成了,明年开春,咱们浇地就省大功夫了!”
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村长雷厉风行,当晚就召集全村开了个大会。
一听说王卫国出的主意,大伙儿的热情空前高涨。
今年秋收前的干旱,可把大家折腾得够呛,谁都怕了那种挑着水桶望天愁的日子。
现在有这么个一劳永逸的法子,谁不愿意干?
“干!”
“卫国出的主意,肯定错不了!”
“算我一个!我家三代贫农,别的没有,就是力气多!”
于是,沈家村在秋收之后,再次热火朝天地忙碌了起来。
村里的劳力分成了两拨。
村长沈长林带着年长力壮的,去龙王坳挖土搬石头,筑坝堵缺口。
王卫国则带着村里的年轻人,进了后山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