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开局觉醒天眼,我靠捉鬼成圣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训练室是白色的,四壁与天花板是发光的墙面,地面是哑光材质,略带弹性。空气维持在二十摄氏度,没有气味。室内很静,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林北盘膝坐在房间中央,闭着眼。陈涛站在他面前,声音平稳。

“‘不看’,不是闭上眼。”陈涛说,“是建立一道屏障,一道意识的滤网。你的灵眸被动接收过多信息碎片,绝大部分是无序噪声或污染性残留。你现在像一台没有滤波器的收音机,同时接收所有频段,结果不是报废就是先疯掉。”

林北尝试集中精神。闭眼后,黑暗并不纯粹。眉心的嗡鸣感勾勒出房间轮廓,甚至能“感觉”到陈涛体内血液循环的微弱热意。这种感觉飘忽,却存在。

“感受你眉心的能量点。”陈涛引导,“不要抗拒,尝试理解它的模式。它不是一个器官,更像一个高度敏感的能量接收器。现在,尝试用意念……想象一个阀门,缓慢地,调低它的‘灵敏度’。”

这很抽象。林北努力构想,额头渗汗。嗡鸣似乎弱了一瞬,立刻反弹,带来轻微眩晕。

“不对。”陈涛的声音响起,“不是强行压制,那是消耗和对抗。是疏导,建立优先级。忽略细微无意义的波动,只保留对强烈威胁的基线感知。像在嘈杂宴会上,忽略背景音,只听你要听的声音。”

他换了个方式:“或者,想象你的意识是堡垒。灵眸是瞭望塔上最敏锐的哨兵。但现在哨兵过于紧张,对风吹草动都示警。你需要给它下达清晰指令:只报告集结的军队,忽略零散游骑和动物。明白?”

堡垒,哨兵,指令。比喻稍具体些。林北尝试抽离,以旁观视角“观察”眉心的躁动。他将细微能量波动想象成荒野零星生物,从注意力中剥离,不再赋予意义。

过程缓慢煎熬。精神集中带来的疲惫远超体力劳动。他能感觉到“噪声”试图抢夺注意,像嗡嗡叫的蚊子。他一次次将注意力拉回,重复“忽略”。

不知过了多久,脑仁震颤的嗡鸣感似乎稍稍平息,从尖锐存在变成低沉底噪。虽然还在,但不再难以忍受。

“有点……效果了。”林北不确定地说,声音沙哑。

“很好。”陈涛语气无波动,“记住这感觉。这只是第一步,你需要成千上万次练习,直到成为新本能。现在,保持这状态,睁开眼睛。”

林北睁眼。白色训练室依旧,视觉却微有不同。少了浮于表面的干扰性光晕,物体轮廓更清晰了点。

陈涛从旁拿起密封金属罐,打开,取出一块焦黑木片,边缘不规则,像从大火烧过的屋梁拆下。

“从百年老宅火场废墟核心取的残骸。那场大火烧死很多人。”陈涛将木片递向林北,“用你初步建立的‘滤网’接触。不要完全放开感知,只尝试读取最强烈的‘情绪标签’。”

林北深吸气,伸手触碰焦木。

指尖传来粗糙碳化感。紧接着,一股强烈情感冲击即便透过初步“滤网”,依旧猛烈涌来!但不再是无法分辨的混乱洪流。滤网起了作用,过滤掉无数绝望个体的具体思绪和临终惨嚎,只留下最浓烈、最共通的“情绪底色”——铺天盖地的、几乎凝成实质的恐惧和灼痛。

林北手指一颤,没缩回。他眉头紧锁,脸色发白,努力维持意识滤网,不被这股残留情绪吞没。

“描述感受。”陈涛的声音像从远处传来,冷静近乎残酷。

“热……很烫。”林北声音从牙缝挤出,“还有……怕,所有人都很怕……”

陈涛立刻收回木片,放回金属罐密封。“很好。你接收到了最强烈残留信息:高温和集体性恐惧。没陷入具体精神碎片。这就是控制的意义。”

接下来几小时,陈涛又让他接触另几件物品:一枚锈蚀古代铜钱(残留细微对财富的渴望和流通喧嚣)、一块打磨光滑兽骨(散发狩猎成功的喜悦和血腥气)、一片来自古战场的碎陶片(蕴含冰冷杀意和泥土沉闷)。

每次接触,林北都需先努力维持“滤网”,再去触碰,尽力分辨最突出“标签”。成功率不高,时好时坏。有时滤网过紧,什么都感觉不到;有时突然松懈,被杂乱信息冲击得头晕恶心。

精神消耗极大,训练结束时,他像跑了全程马拉松,太阳穴跳着疼,抬手指都觉费力。

“今天到此为止。”陈涛看时间,“记住这耗尽感,这是你精神力拓展的边界。回去后继续练习‘不看’,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过滤无意义背景‘噪声’。”

返回地面过程沉默。从绝对受控的地下回到傍晚喧嚣校园,林北感到强烈不适。各种气息、声音、光线,乃至人群中散发的杂乱情绪波动,都变鲜明,冲击他疲惫感官。他努力回想训练状态,尝试建立滤网,将大部分信息阻挡在外,效果时灵时不灵。

之后几天,课程排得紧密。上午文化课,在小教室,由不同研究员授课。

内容同样去神秘化。表情严肃中年女研究员讲《异常现象民俗学溯源》,将各地志怪传说与当地地质结构、历史事件、集体心理结合分析,试图找出“概念成型”规律。PPT展示复杂曲线图和田野调查数据。

另一位年轻研究员讲授《基础能量场理论》,多用物理学名词:场、频率、共振、熵增。他尝试用科学模型解释为何某些地点更容易积聚“异常”,但模型本身充满假设和待定参数。

还有《信息屏蔽与舆论引导实务》,学习如何在网络和现实中有效淡化、解释、掩盖异常事件,维持社会稳定。讲师展示几个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强调操作流程和话术。

下午则是持续感知控制训练。内容逐渐加深,不再只静态接触物品,开始尝试在移动中、复杂环境下维持“滤网”,并瞬间捕捉指定“信号”。如在播放嘈杂影片房间,迅速找出隐藏设备发出的、常人听不到的特定频率声波;或在堆满各种古旧杂物仓库,凭感知找出“能量残留”最异常一件。

林北进步不快,但能感觉到对能力控制力在一点点增强。至少,眉心嗡鸣不再无时无刻折磨,他可短暂压抑到近乎消失。同时,对负面情绪抵抗力也在缓慢提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