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间,造化法则的力量自她体内汹涌而出。
无穷无尽的造化神力在空中交织、汇聚,最终凝聚成一座巨大无比的炉鼎。
这炉鼎通体呈现出一种介于虚实之间的混沌色,鼎身之上,万物生灭、宇宙轮转的景象不断幻化,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个正在演化的微缩宇宙。
随着女娲心念一动,那堆积如山的天材地宝顿时化作一道道璀璨的流光,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尽数投入了那座虚无的造化炉鼎之中。
周源亦没有在一旁闲观。
他踏前一步,同样引动了体内的造化法则之力。
他的法则之力或许不如女娲那般浩瀚磅礴,却多了一份独特的意志与构想。
两股同源而又各具神妙的造化之力交相辉映,彼此配合,炉鼎内的祭炼速度骤然加快。
只见无数神金仙铁在炉中融化为最本源的道则液体,亿万年的灵根仙草被分解成最纯粹的生命精气。
周源将早已构想好的地府蓝图烙印进炉鼎核心,以神念为刻刀,引导着这些本源之力进行重组。
女娲则以无穷法力为薪柴,维持着炉鼎的运转,用她的造化大道,为这些重塑的建筑注入不朽的神性。
两人联手之下,效率何止倍增。
第一件被祭炼出的,便是鬼门关。
当它从炉鼎中缓缓升起时,整片幽冥血海都为之震颤。
那是一座无法用言语形容其雄伟的巨关,通体由不知名的神铁铸就,色泽暗沉,其上镌刻着无数狰狞的鬼神浮雕,每一道刻痕都流淌着镇压万古的沉重气息。
鬼门关一立,仿佛就为这无垠幽冥定下了一道永恒的秩序。
紧接着,黄泉路、奈何桥、望乡台、三生石……
一件件独属于地府的标志性建筑,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被接连不断地祭炼而出,各自归于幽冥天地的相应方位,绽放出独属于它们的幽光与道韵。
就在周源与女娲忙于塑造地府,为洪荒建立轮回秩序之时。
随着六道轮回盘的转动与地府雏形的建立,原本沉寂许久的地道本源,已然得到了巨大的补充,其力量正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恢复、壮大。
这股源于天地根基的剧变,虽无声无息,却终究是撼动了那至高无上的存在。
天外混沌,紫霄宫。
此地独立于洪荒天地之外,不存在时间,亦没有空间,唯有永恒的死寂与混沌气流在无声地翻涌。
自从合身天道之后,鸿钧的道体便一直端坐于此,与天道同在,俯瞰着洪荒的纪元更迭。
洪荒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已无法让他的心境产生丝毫波澜。
万事万物,皆在天道定数之内。
然而,最近洪荒之中接连发生的大事,却让这位天道化身,也生出了一丝在意。
其一,便是巫妖量劫。
在天道原本的轨迹之中,巫妖二族,本当在第三次席卷天地的大战中,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同归于尽,为新时代的人族让出舞台。
此乃定数。
可因为周源的插手,这早已注定的结局,竟被硬生生扭转,最终的大战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如今,后土以身化轮回,证得地道圣人道果,地道复苏,巫族的底蕴与气运不降反升。
想要让巫族与妖族一同走向覆灭,其难度,已然变得超乎想象。
甚至可以说,仅凭妖族一己之力,再无任何可能与巫族同归于尽。
除此之外,太上先前的猜测也并无半分虚假。
鸿钧确实不愿看到地道崛起,与天道并列,甚至分化属于天道的至高权柄。
唯有天道独尊,维持着洪荒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以身合道的修行之路,才能一帆风顺,最终窥见那至高无上的大道之境。
一旦天地权柄被一分为二,天道不再是唯一。
那他想要证道至高,便将彻底沦为一场空洞的奢望。
“唉……”
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在这片永恒死寂的混沌中响起。
“当真是多事之秋。”
鸿钧那万古不动,仿佛与混沌融为一体的眼眸,微微闪烁了一下。
就是这刹那的闪烁,却让周围翻涌的混沌气流都为之一滞。
无数的念头,无数的推演,无数的因果线,在他的心底不断翻转、碰撞、生灭。
“昔年便推算出,周源乃是天地间的最大变数,却未曾料到,他竟能改变如此之多的定数。”
鸿钧的声音里,听不出一丝情绪的起伏,却蕴含着一种连混沌都要为之冻结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