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推着车进门,笑着打趣道。
“嘿嘿,卫国哥,你可别咒我。”
陈东搓着手,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兴奋。
“这几个月,我可是给你干大事去了。”
进了屋,王卫国给他倒了杯滚烫的热水。
陈东捧着搪瓷缸子暖着手,神神秘秘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大盒子。
打开盒子,王卫国眼睛微微一眯。
里面不是钱,也不是什么金银细软,而是一沓沓、一叠叠崭新的票证。
“现在这世道,票可比钱金贵。”
陈东压低了声音,像个献宝的功臣。
“我跑了一趟南边,那边管得松,路子也多。你瞧瞧这些!”
他小心翼翼地把票证分门别类地摆在桌上。
上百张全国通用粮票,从半斤到五斤面额不等,码得整整齐齐。
肉票更是夸张,足有两百多张。
在这个有票都未必能买到肉的时候,这简直就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
除此之外,还有酒票、烟票、糖票、布票、油票……
甚至还有四十多张稀罕的工业券。
这些东西,在普通人眼里或许只是些纸片,但在王卫国眼里,这就是一个正在悄然打开的财富缺口。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未来两三年内,这些票证的价值会一路走高,直到最后市场彻底放开,它们才会完成历史使命。
“这些,一共多少钱?”
王卫国问道。
“卫国哥,都是实在亲戚价,全部加起来,给我一千块就行。”陈东道。
“我全要了。”
王卫国没有丝毫犹豫,起身从柜子里拿出刚到手还没捂热的钱,数了一千块递给他。
陈东接过钱,脸上笑开了花,但随即又有些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
“哥,”
陈东凑近了些,声音更低了。
“现在南边这生意好做,就是我本钱不够,每次只能小打小闹。你看……要不要投资我点儿?”
“挣了钱,咱俩分!”
昏黄的灯光下,陈东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精明。
王卫国看着他,淡淡地笑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陈东这人虽然滑头,但讲义气,有分寸,是个能用的人。
他转身回到柜子前,将剩下的两千块钱全部拿了出来,往桌上重重一放。
“两千块,够不够?”
陈东的眼睛瞬间瞪圆了,他看着桌上那厚厚的一沓“大团结”,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本以为王卫国能投资个百,就已经算是天大的信任了,没想到……竟然是两千块!
“够!太够了!”
陈东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他猛地抬起头,看着王卫国平静的眼神,眼眶一热,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和激动涌上心头。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这样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比金子还要贵重。
“卫国哥……”
他嘴唇嗫嚅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最终只化为一句郑重的承诺。
“你放心,我陈东要是让你亏了一分钱,我把脑袋拧下来给你当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