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看着院子里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尤其是那些孩子,口水都快流到地上了。
他心里一动,笑着扬声道。
“沈军哥,富国叔,你们分到的那些下水也别浪费了,都拿过来,我这一锅卤水料足,正好一锅给炖了!省得你们自个儿费柴火费调料。”
这话一出,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
谁家舍得下王卫国这么重的料啊!
沈军和沈富国对视一眼,脸上都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惊喜。
他们都是实在人,知道王卫国这是真心帮忙,也不矫情。
“哎,那敢情好!卫国你等着!”
沈军一拍大腿,转身就往家跑。
沈富国也乐呵呵地去了。
不一会儿,几家人都把自家分到的猪肝、猪心、猪肺之类的拿了过来。
王卫国来者不拒,稍作处理后,一股脑儿全下了锅。
“光吃这个也腻得慌,”
沈军的婆娘李秀莲是个爽利人,她提着一篮子东西进了院。
“卫国,这是我家刚从自留地里拔的萝卜和白菜,还有几个土豆,你看着一块儿炖了。这碗里是半斤米,不能白占你家便宜。”
有人带了头,其他人也纷纷回家拿东西。
这家提来一把干豆角,那家送来两个大窝头,还有人直接端来了半碗金贵的猪油。
很快,王卫国的院子里就堆起了一座小小的“百家菜”。
王卫国看着这场景,心里暖烘烘的。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几样菜,几碗米,这是乡亲们最朴素的情谊。
在前世,他何曾感受过这样的温暖?
村长看着这热闹的景象,捋着胡子直点头,最后大手一挥。
“都别挤在卫国家了,去沈壮家院里!他家院子大,桌子板凳也多,今晚咱们就在那儿凑一桌,热闹热闹!”
沈壮也是忠厚老实,闻言只是憨厚地笑着,一个劲地往外搬桌子。
于是,一场临时的“百家宴”就在沈壮家宽敞的院子里拉开了帷幕。
夜幕降临,院子里点起了灯,昏黄的灯光将每个人的脸都映得暖洋洋的。
一大盆热气腾腾的卤下水摆在正中央。
猪肝的绵密、大肠的软糯、猪心的弹韧,都吸饱了浓郁的酱色汤汁,香气四溢。
旁边还摆着清炒的白菜、炖得烂糊的萝卜土豆,以及各家凑来的主食。
孩子们早就等不及了,围着桌子口水直流。
大人们则笑着,闹着,互相让着菜,说着家长里短。
酒是村里自酿的苞谷酒,不烈,但后劲足。
村长端起碗,高声道。
“来,咱们都敬卫国一碗!要不是他,咱们哪能吃上这么香的东西,哪能知道这猪下水还能这么好吃!”
“对!敬卫国!”
众人纷纷响应,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王卫国端着碗,看着这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听着这嘈杂却又无比悦耳的欢笑声,眼眶微微有些发热。
这里,正在成为他真正的家。
与这边的欢声笑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沈柱家。
院子黑漆漆的,连灯都没点,偶尔从屋里传来几声压抑的咳嗽和孩子的哭闹,显得格外凄凉。
一顿肉下肚,第二天村里人上工的精气神都明显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