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分到的粮食不多,但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是活下去的希望。
旱情持续,靠山吃山的路子越来越窄。
好在,青石村还靠着海。
距离夏收还有一个月,正是海里花蟹和青蟹最肥美的时候。
村里人又把心思动到了海货上。
沈长林带着村里的老人们,重新干起了老本行,编织蟹笼。
只是现在肉联厂连下水都买不到,蟹笼的诱饵成了大问题。
最后还是王卫国想了办法,他带着村里的半大孩子们,去海边的礁石缝里,用小网兜捞了许多小鱼小虾。
这些东西人不能吃,但对于螃蟹来说,却是致命的诱惑。
一时间,整个青石村的男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那片蔚蓝的大海上。
王卫国也带着沈青阳、沈军和沈富国三个小子,来到了海边。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在脸上,让人精神一振。
三个小子像脱了缰的野马,在沙滩上撒欢。
王卫国却没闲着,他找了根坚韧的树枝,用猎刀削出锋利的倒刺,又找了根结实的藤蔓绑在末端,做成了一把简易的鱼叉。
他脱掉上衣,露出古铜色、线条分明的肌肉,只穿着一条短裤,一个猛子扎进了清澈的海水里。
沈青阳他们看得目瞪口呆,只见王卫国的身影在水下灵活得像一条鱼。
没过多久,他就从水里冒出头来,手里的鱼叉上,赫然穿着一条一斤多重的大黄鱼。
他将鱼扔上岸,换了口气,再次潜入水中。
如此反复。
当他从水里出来时,沙滩上已经多了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黄鱼,和一条足有成人手臂粗的凶猛海鳗。
那海鳗还在沙滩上疯狂扭动,看得沈青阳他们心惊肉跳。
“哥,这……这也能叉到?”沈青阳结结巴巴地问。
王卫国甩了甩头上的水珠,淡然道:“运气好而已。”
他心里清楚,这年头的大黄鱼,就跟白菜价一样,不值钱。
要等到九十年代后,野生大黄鱼才会变成天价。
反倒是这条海鳗,越大越值钱,营养也丰富。
“哥,咱们拿去卖了吧?这能换不少钱呢!”沈富国兴奋地说道。
王卫国摇了摇头。
“不卖。”
他拎起那条还在挣扎的海鳗,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家里好久没吃海鲜了,拿回去给爷爷和爸妈他们补补身子。”
钱,他现在不缺。
家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这段时间,家里伙食好了,时常有肉吃,爷爷沈老根的身子骨都硬朗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了。
除了下海,王卫国也没忘了山上的营生。
他在后山几处野兽经常出没的小路上,悄悄布下了几个抓野鸡和野兔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