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遵命。”铁横抱拳,立刻转身冲出大厅点兵。
“其余各部,有序后撤,携带所有重型器械粮草,梯次掩护,防止朝廷军队趁机追击。”
“是。”
“影牙。”
“属下在。”
“启动所有潜伏在西齐和朝廷的暗线,散播消息,就说我北疆主力已全速回援,誓灭西齐。震慑赫连勃,也稳住赵铎,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是。”
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显示出张墨即使在惊怒之下,依旧保持着卓越的统率能力。北疆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开始了高效而艰难的转向。
北疆大军突然停止南下,并全线快速回师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天下。
圣京城内,原本已陷入绝望的赵铎朝廷,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顿时又活了过来。
“天佑大越,天佑朕啊。”赵铎欣喜若狂,在宫殿内手舞足蹈:“西齐出兵了,张墨退了。朕的江山保住了。快,传旨,重赏守城将士,催促各地勤王兵马速速入京。”
朝廷上下,一片劫后余生的庆幸。虽然都知道危机并未解除,但至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赵铎趁机大肆封官许愿,试图重新凝聚人心,加固城防。
然而,经此一吓,朝廷的权威和实力已大打折扣,其控制范围进一步缩小,真正能掌控的,或许只剩下京畿核心区域及南方少数还效忠的州郡。
另一方面,西齐主帅赫连勃,初期进展顺利,掠地不少。
但当北疆主力即将回师、尤其是铁亲率三万精锐铁骑星夜驰援的消息传来后,他也不敢再贸然深入。
赫连勃是猛将,但并非无脑之辈,深知北军战力强横,若孤军深入被回师的主力咬住,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改变策略,放缓攻势,转而巩固已占领的区域,强征粮草,加固营垒,摆出了一副长期占据、待价而沽的架势。
西齐军停下了疾进的脚步,但与北疆留守部队的摩擦和小规模战斗持续不断。
而北疆方面,铁横率先头部队赶回西部,稳住了战线。
赫连勃大军随即撤回西齐境内,固守西齐边境。
于是,一种新的、脆弱的平衡逐渐形成:
实力最为雄厚,控制着北方大片领土,但需要同时应对西部的西齐威胁和南面赵铎朝廷的残余势力,暂时无力进行大规模统一战争。
赵铎朝廷龟缩于京畿及南方部分州郡,苟延残喘,权威尽失,但名义上仍是“正统”,具有一定的政治号召力,且获得了喘息之机。
西齐趁火打劫,占据了北疆西部均州的部分区域,实力得到增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第三方势力,横亘在北疆与中原之间。
天下大势,从北疆几乎一统大越天下的趋势,陡然演变成了北疆、大越朝廷、西齐三方鼎立的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