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的卫生、食材的周转、包装上的猫腻……
那些光鲜亮丽餐厅背后不愿让人知的角落,我们这些穿梭其间的人,看得太多。
“既然你们想玩,”我盯着屏幕上搜集到的一些关于那家连锁预制菜餐厅的零碎信息。
眼神冷了下来,“就陪你们玩玩。”
我原本以为张薇删了视频,事情就告一段落。
对方却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报复。
起初我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不肯息事宁人,反而要激化矛盾。
直到我点开微博,看到那个依旧挂在热搜榜中游的话题预制菜风波背后的真相。
点进去,最热门的一条是一个知名财经栏目对某位餐饮分析师的专访视频片段。
我认出来,那位妆容精致的记者,正是杨舒雅。
原本是想洗白的采访,但拍到那家餐厅太多不该拍到的东西。
这哪里是洗白报道?这简直是自杀式的揭底!
张薇那个吐槽视频,顶多算是个小火苗。
但杨舒雅这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报道,才是真正点燃草原大火的狂风。
他们不敢,或者没法去找杨舒雅和大型媒体的麻烦。
所有无处发泄的怒火,就迁怒到了最初点燃那根小火苗的人身上。
想通了这一层,所有的关节都打通了。对方的疯狂,反而暴露了他们的软肋。
接下来我把那些以前跑单间隙无意中拍下的。
骑手群里吐槽流传的,甚至以前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删掉的东西,都被我重新翻找出来。
剪辑,配文,选择最劲爆的切入点。
第一条视频:【揭秘!你花几十块吃的外卖,成本可能不到五块!】
对准了一家知名连锁餐厅后门堆积如山的预制菜包装箱,标签上的日期模糊不清。文案只写:猜猜这是哪家?
第二条视频:【“新鲜现炒”?可能是微波炉的功劳!】
视频内容是某餐厅后厨员工同时用九个微波炉加热预制袋装菜的忙碌场景。
第三条视频:【看不见的添加剂,吃进去的科技!】
聚焦在几个被丢弃的预制料包袋上,成分表上一长串拗口的化学名词被我用红圈特意标出。
我没直接点名那家砸我车的餐厅,但这些前菜足以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
这只是开始。
我拿起手机,找到杨舒雅的微信。上次的对话还停留在她发来的那个专访链接。
“杨记者,我手里有些关于本地某几家知名连锁餐厅预制菜更实在的黑料,你敢深度报道吗?”
本以为杨舒雅已经睡了,没想到几秒钟后,屏幕亮起。
杨舒雅的回复简单直接:“什么东西?发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