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尘埃落定。
姜芷不仅守住了自己的暖棚,还反手拿下了整个省的试点项目主导权。
更给自己挣来一个谁也动不了的官方护身符。
至于草药种植的风险问题,她完全不在意。
只要按她的标准去搞试点,即便没有大丰收,也绝不会搞砸。
陈支书和赵大山站在一旁,已经彻底麻了。
他们终于看明白,在姜芷这尊真神面前,别说县领导,就是省领导来了,也得乖乖按她的规矩来。
跟她玩心眼?
你那点心眼,还不够她塞牙缝的!
第二天,王厅长就带着一帮农业干部。
人手一本姜芷开出的选址标准,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拉网式摸排。
他们忙得脚不沾地,姜芷清闲得仿佛是局外人。
她依旧过着看病、看书、看顾暖棚的简单日子。
只是,村里人都不淡定了。
“听说了没?省里下来的大官,都得听咱芷丫头的指挥!”
“那可不!咱芷丫头现在是省里的顾问哩!比县长官还大!”
“那是文曲星下凡,是来带咱们过好日子的!”
这些话飘进耳朵里,姜芷也只当是冬日里的一阵风,听过便散了。
她要的,从来不是这些虚名。
而是脚下这片土地,能按照她的意志,长出她想要的药材,以及未来去发掘更多珍贵的宝贝,实现她身为国医圣手的抱负。
日子在寒风里一天天溜走,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大队分红的日子。
这一天,天还没亮透,整个红星大队就彻底活跃起来。
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早早冒起了青烟,比过年起得都早。
村中央那片被冻得邦邦硬的打谷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男人女人,老的少的,一个个穿着自家最厚实、最干净的衣裳,冻得脸膛发紫,嘴里哈出的白气混成一片,也压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期盼。
人们的交谈声、咳嗽声、孩子的笑闹声混杂在一起,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头一次有了如此鲜活的喧嚣。
打谷场正中,几张斑驳的长条桌拼成主席台。
主席台两边,特意安排了五个年轻力壮的民兵,荷枪实弹地站岗。
大队长赵大山带着会计、记分员,端坐在桌子后头。
他面前,一本厚得能当砖头使的账本,旁边,是一个用粗布缝的、鼓鼓囊囊的大钱袋子。
赵大山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无数双灼热的眼睛,只觉得一股热流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站起身,抓起铁皮扩音喇叭,卯足了劲儿吼了一声。
“安静!”
喧闹的打谷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火辣辣地钉在了那个大钱袋子上。
赵大山粗粝的手掌按在账本上,声音带着些微的颤抖。
“同志们!”
“今年!是咱红星大队,祖祖辈辈都得刻在骨头里记住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