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了记号,文东沿着柴积道溜溜达达的下了山,不到两点半,就回到了村里。
这边前脚刚回来,大春儿后脚送完货又过来了。
“东哥,你上山踩点了吗?”
文东擦擦脑袋上的汗:“刚回来,情报里说的那个位置我找到了!”
“咱明天啥时候去?还额外需要我准备别的东西吗?”大春儿问道。
文东想了想,八字刚刚只有一撇呢,现在琢磨别的,都为时尚早。
“咱们收了野味回来,天不亮就摸黑上山!你打好绑腿整利索点,再带上绳子跟小手斧就行!别的不用准备!”
“蛇皮袋啥的呢?万一打着野味了,往山下扛,也能用得到!”
文东摇摇头:“这么近的距离,下山单程也就一个小时,咱们如果真得手了,给肉拆成几大块,最多两趟也就扛下山了!”
大春听完挠挠头:“额,好像也对!那就不带了,那玩意儿带身上还有动静!”
“对,野猪耳朵好用,鼻子也好用,咱们尽量的别犯常识性的错误!
至于打不打得着,咱们把该做的都做好,剩下的看山神爷赏不赏脸!”
“嘿嘿,前几天刚享受了咱们的狍子下水供奉,明天山神爷肯定给面子!”
“你还去逮鱼吗?”
大春儿:“去呗,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最近几天温度低,鱼口不如前几天那么猛了!
再过些日子等上了冻,这鱼可就钓不到了!”
“上了冻,可就不用钓了,到时候直接砸开冰窟窿眼儿,用网子捞都行!先别操心这个,到时候我带你弄!”
“嗯呐!”
。。。。。。
哥俩嘀咕了一会儿,然后一起去了村外的水泡子,闲着也是闲着,钓几条算几条,反正都能送进城里换成钱。
严格来说,水泡子鲜鱼提供的收入,占了文东哥俩收入的很大比例,赶不上放鹰收益高,但也没差多少。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当天晚上文东回家就把明天一早上山的准备做好了。
腿插子,独头弹、12号霰弹,绑腿,还有上山埋伏带的水壶、干粮,全都准备完毕。
文东端着铁背红大鹰照了会儿灯花,八点半多就早早的吹灯上炕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文东听到隔壁屋挂钟的报时声音准时爬起来,洗把脸推着自行车出门,跟大春儿汇合。
去镇上收购野味细节暂且不提,转悠了一圈儿把活儿干完,骑上自行车就往回飞奔。
到了家,野味儿往笼子里一塞,哥俩背上枪,带上随身的物品就步行上山。
自行车这种工具,平地上骑还行,一旦走有坡度的山路,再加上还要载重一个人,作用就不大了。
哥俩都憋着一股劲儿呢,一路上几乎是小跑般在赶路,就想着早点赶到目的地,然后布置好埋伏的位置,等着猎物现身。
等沿着柴积道走到了记忆中的位置附近,文东开始留意道边上的树木。
很快,他就发现了昨天做记号的那棵树,以这个记号为标志校准位置,下了柴积道,沿着山梁子朝着西北方向继续移动。
十来分钟之后,哥俩赶到了文东昨天选择的那片埋伏阵地位置。
天色刚放白蒙蒙亮,野猪放食的那片山坡寂静无声,还没有猪群过来的迹象。
文东指了指不远处的那片翻起来的土坡,然后指了指脚边的位置,慢慢的俯下身去,躲在了大树树干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