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祸曾说过,不会深究秘密,他相信慕慕总有一天会亲口告诉他。
在朝臣准备下,先皇丧礼至。
先皇的丧礼,是一场庞大、精密而压抑的仪式,流程分别是小殓、停灵、大殓,出殡、入陵寝等。
国丧之日,举国悲痛。
然,真心为先皇悲伤的人少之又少。
待送葬队伍离开京城,将遗体送入陵寝后,一切都已结束。
按理而言,国丧与登基大典不会前后脚举行,登基大典一般会准备几月,但因着先皇驾崩突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帝也要求一切从简,故而没两日便是登基大典。
这日,寅时刚过,天色未明,皇城却已肃然,汉白玉铺就的宫道被宫灯映照出清冷的光泽,两侧禁军盔甲冷冽,面色刚毅沉重。
金銮殿前,文武百官按品阶爵位分列两侧,他们身着隆重的朝服,手持玉笏,垂首静候,寂静之时,只有晨风吹动衣角和腰间佩玉,而发出的轻微窸窣声。
几位老臣站在前列,面容沉静,眼神却复杂,他们历经几朝,见证过先皇登基的残暴手段,见证过皇权更迭的血腥和动荡,自以为已然看尽,却没想新帝依旧令他们惊讶。
即便谢无祸是先皇嫡子,可朝上少有人认为他能继位,尤其中途还一再有过废太子的提议,却没想,太子藏拙,扮猪吃虎,一场惊心动魄的算计之下,竟是他问鼎至尊,可以说,此前所有朝臣,包括太子党自身心底深处都不信谢无祸会成事。
此刻,他们皆敬畏颔首,对这位年轻帝王的城府和手段,忌惮不已。
除他们外,如宋琅宋迴连灼等人,则是压抑心中的激动与欢喜。
而普通官员心中也是庆幸的,庆幸新帝如此优秀,庆幸是谢无祸登基称帝。
辰时正,洪亮悠远的钟声打破沉寂,九声钟鸣,宣告吉时已至。
庄严的礼乐声响起,响彻京城内外。
随后,晨光下,宫人簇拥着新帝,缓步走出。
谢无祸身着玄黑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珠玉垂落,微微晃动,遮住部分面容,愈发难以窥探,旒珠后,黑眸沉寂如深潭,犀利如寒刃。
新帝要先“告祭”,即祭祀天地祖宗,禀告即位之事。
谢无祸步伐沉稳,在礼官引导下,完成一系列仪式,他的动作近乎完美,符合礼制,神情始终沉静平淡,没有丝毫慌张,自带天帝王威仪。
一时间,台下重臣屏气凝神,唯有礼官高亢的唱诵声晃荡上空。
告祭成后便是“受玺”,即接受传国玉玺。
谢无祸接过沉重的玉玺,入手之时,便是权利的正式交接。
这一刻,君权神授,天命所归。
接着,便是“加冕”“着衮服”,宫人为他除去先前的冕冠,换上更加华丽庄重的冕冠,随后披上绣有日、月、星辰、山、龙。。。。。。等十二纹路的玄色衮服。
金线刺绣在晨光下流光溢彩,肃穆庄严,更衬天子威仪至高无上。
最后“登御座,受朝贺”。
礼乐声再次高昂,谢无祸手捧玉玺,一步步踏上象征九五之尊的龙椅。
从下看去,他的背影挺拔如松,步伐坚定,缓慢而充满力量,仿佛踏过无数荆棘与尸骨,终达顶峰。
帝王转身拂袖,端坐于龙椅之上,将玉玺放置一旁。
所有人目光尽数凝聚在上,在那至高之处。
礼官高喝:“跪——”
一声喝响,如同无形浪潮扫荡,丹陛之下,除一人外,文武百官齐刷刷撩袍跪倒,动作整齐划一,伏地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一波接着一波,响彻皇宫,同一时间,皇城之外,全京城百姓尽数向着皇宫恭敬叩首。
闻慕词站在原地,望着顶上那人,心中一荡,嘴角轻轻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