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内容很简单,她匿名举报我,说我的研究计划书,涉嫌抄袭国外一位知名学者的论文。
她还附上了一份对比文件,将我的计划书和那篇论文里的段落一一对应,做得煞有介事。
这……这是污蔑!我急切地辩解,我根本没看过这篇论文!
我知道。江澈的反应很平淡,这篇论文上个月才发表在非公开的期刊上,以你的渠道,根本不可能看到。
那你为什么……我又不解又不甘。
我为什么不帮你澄清他打断我,林未,这是你自己惹上的麻烦。你急功近利,选了一个超出你能力范围的题目,正好和这篇论文撞了方向,给了别人攻击你的把柄。
学术委员会需要时间去调查,但在结果出来之前,你的资格,只能被暂停。
他的话,冷静又残忍,将所有血淋淋的现实都剖开给我看。
是我的虚荣和急躁,亲手将刀子递到了宋瑶手上。
那我该怎么办我六神无主,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依赖。
江澈看着我,沉默了片刻。
两条路。他伸出两根手指。
一,放弃『菁英计划』,等风波过去,这件事自然会不了了之。
二,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在三天后的公开答辩会上,证明你的清白,也证明你的能力。
公开答beta那是给通过初选的人准备的最终环节。
可我连初选都没过……
我可以给你一个名额。江澈淡淡地说,就当是……还你当初帮我买烟的人情。
买烟的人情……
我心里五味杂陈。
但是,他的话锋又一转,如果你在答辩会上,表现得还像你计划书里那么愚蠢,我会亲自把你从数学系踢出去。
他的眼神告诉我,他不是在开玩笑。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赌上我所有前途的悬崖。
我没有退路。
我选第二条。我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
6。
接下来的三天,我把自己关在了图书馆。
我几乎是不眠不休地修改我的研究计划。
江澈的话点醒了我。
我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宏大构想,回归到最基础的模型和理论上,一步一个脚印地重新构建我的论证过程。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宋瑶用来污蔑我的那篇论文。
我发现,那位国外学者提出的模型,虽然精妙,但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在某些极端条件下,模型会崩溃。
而我的新方案,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这三天里,江澈没有出现过,也没有给我任何指导。
他真的像他说的那样,给了我一个机会,然后就袖手旁观。
我明白,这条路,只能靠我自己走。
公开答辩会那天,我最后一个上场。
宋瑶排在我前面,她的表现很出色,讲解流畅,台风稳健,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她下台时,经过我身边,用只有我们能听到的声音说:林未,别白费力气了,今天过后,你就会滚出A大。
我没有理她,径直走上讲台。
江澈就坐在评委席的正中央,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眼神里看不出任何情绪。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我的陈述。
我没有急于为自己辩解抄袭的指控,而是先将我的整个研究思路和论证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
当我讲到我的方案如何弥补现有模型的缺陷时,台下几位老教授的眼睛明显亮了起来,开始交头接耳。
江澈始终沉默着,只是偶尔会扶一下眼镜,目光专注地看着我的PPT。
陈述完毕,到了提问环节。
一位评委率先发问,直指核心:林未同学,我们收到了关于你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对此,你有什么解释
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