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

思路客>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55章 超前配置,400v直流快充口!(第1页)

第55章 超前配置,400v直流快充口!(第1页)

对于一台新能源纯电车而言。

三电核心架构,还有底盘,属于内在功底。

只有开上去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区别。

就在研发部这边把全新的纯电底盘架构与电控设计,方案完成了七七八八。

除此之外。

就是内部配置的升级了。

这次新车配置。

内部升级了正式的小型压缩机空调,而非阉割版。

还有8寸的娱乐屏,也进行了一定的升级。

最开始。

给老头乐加装空调的方案。

研发星辰01的时候,王景明还质疑过。

但真的加装上去后,消费市场的反馈,着实是令他震惊了。

尽管是一个“阉割版压缩机”,严格来讲只能吹冷气,根本无法控温,也难以实现整车快速降温的效果。

以及那个“超级阉割版倒车影像”加40hz刷新屏幕,严格讲效果并不好,延迟很明显。

可放在市场上,消费者却对这个配置十分满意,几乎没有抱怨的。

……

其实这就是一个尊重的问题。

在两三万这个无人问津的价位,能吹空调,还能明确的看到倒车的影像,已经是相当超前!

这次。

有了更高的整车预算,许易没有选择用阉割压缩机了,而是让研发这边单独找供应链工厂,定制生产的一款小型压缩机,制冷功率和效率更强,成本却并未增加多少。

因为他们的订单量大,使得原本是合作的供应状态,彻底变成了主导地位,议价空间也随之变得更大,工厂为之单独开了两条独立产线进行生产。

供应链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

量越大…成本越低。

成本越低,量越大!!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工业园,还处于高速发展期。

随着工艺的不断完善,设备国产率的不断提高,制造成本还会一直往下降。

有整合供应链能力的公司,在这方面的成本优势将会愈发巨大。

又过去一段时间。

由星辰和威能双方合作的,共同研发的定制动力电芯也下线了。

说是共同研发。

实际相当于变相的“深度定制”。

星辰这边更多偏向提出所需电芯的高标准、高规格,威能那边负责解决需求。

期间新方案遇到的技术问题,则由双方技术团队联合解决。

在这过程,星辰研发团队进行了一轮扩招,招收了一批相关人才,加上威能那边的研发团队底蕴,作为行业第二梯队的动力电池厂,基本都是材料工程相关的高校博士,后面干脆调岗过来“合作指导”,内部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飞速上涨。

此外。

又从威能工厂以成本价,购置了一套电池封装产线。

随着星辰这边的大量资金狠狠注入,双方之间的关系,多少变得有点不分彼此了。

再加上许易承诺的预期大批订单。

威能内部高层董事会,更是乐得已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

研发部把第一批下线的磷酸铁锂电芯,内部命名为命名为a1电芯。

由此封装而来的电池包,也就是星辰汽车的第一代动力电池包。

目前。

经过市场调研,目前十万块以下的新能源车,排除比亚迪这种拥有自研电池厂之外,其他的电池包普遍是行业第二梯队,甚至还要更差一截的电池供应商进行采购。

产出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是在“90-100whkg”,在加上散热模组封装成电池包后,就只有“70whkg”的能量密度。

之前山栋威能提供给新能源客车的电池包供应,就处于这个水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