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贾景近的建奴屯兵处,一共有四处,镇江堡、汤站堡、江沿台堡以及九连城。
经过常虎这几天的侦查,屯兵最多的是镇江堡和九连城,镇江堡一共有三百八旗兵,一千汉兵,九连城也是两百八旗兵,以及汉兵五百。
汤站堡和险山堡各有两百人左右,大多都是汉兵。
整体规格其实跟以前乾军屯兵一样,甚至还不如。
贾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示意常虎继续说下去。
然后就是贾景最关心的九连城了,前几天杜荣说过,建奴将掠夺的工匠都放在九连城造船,虽说没有福船,但还是有几条小沙船的。
而沙船是一种防沙平底的木船,近海航行方面性能优越,船上多桅多帆,可以逆风驶帆,也能在海洋上远航。
这种小的沙船载重一般都在250-400吨左右,既能载人,也能搬运粮食,非常适合贾景的计划。
闻言,常虎刚准备接着讲,外面就传来敲门声,只见一名库吉特枪骑兵走进来,通报王一宁也有要事说。
贾景只好叫进来,王一宁刚推开木门,常虎眼睛就瞪得像铜铃,开始乱转,似乎是在想这老头怎么刚入伙就能我们一起议事。
贾景似乎也看出来常虎和蒋熙的疑惑,便为王一宁介绍了一番。
“这位是定辽右卫膳廪生员,前番刚从朝鲜求援兵回来。”
“鄙人王一宁,见过二位将军了。”
贾景介绍完,王一宁就笑眯眯的自我介绍。
到底不是一般人,能从朝鲜和建奴双方手下活下来,先不说气节如何,这能屈能伸的样子,贾景就没有见过有功名的人还能跟俩低级军官主动问好。
王一宁的这副谦卑的态度也让常虎和蒋熙这俩丘八受宠若惊,纷纷站起来问好。
“在边军做事嘛,谦卑点好,活得久。”
王一宁看出来贾景的诧异,笑眯眯的回答。
重新回到九连城的驻防情况。
“九连城的船厂在短错江边,守将只知道是位满人,跟八旗兵不驻守船厂,平时都回九连城,负责驻守的是三百汉军。”
“大人,感觉不太好打,阿鲁巴有防备的,我今天下午去,正好有起义辽民打过去,只要汉军去九连城报信,阿鲁巴带着八旗兵半个时辰不到就赶过去了。”
“可知道那汉将姓名吗。”
常虎刚讲完,身旁的王一宁随即问道。
“叫柳煜吧。”
“可是宽甸堡的柳煜柳守备。”
“不知道,我原先是袁经略麾下的。”
常虎摇了摇头,他哪里知道什么柳煜,什么宽甸堡守备的。
“如果柳煜降前真的是宽甸堡的守备,那我有八成把握说服他反正。”
王一宁抿了口热水,抚摸着胡须,缓缓说道,倒真有那么几分军师的模样。
“真的假的,他真肯反正,那当初为什么要降。”
瞧着王一宁的老神在在的样子,常虎第一个不信,一方面也是看不惯王一宁这老书生,刚上山第一天竟然敢跟他‘争宠’,把他掠上山,也是常虎看这人傻乎乎的,一副儒生打扮,也不怕冷,冻死在山里还不如抢上山来给大人算账。
“将军,我辽东都司就听说过柳煜,此人爱兵如子,想来也不是那种贪生怕死之人,当初应该也是迫不得已才降了后金。”
王一宁没有去和争辩常虎,对着贾景说道。
“不可啊大人,假如柳煜是真心投靠建奴,把咱们的动向告诉建奴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直默不作声的蒋熙发言规劝。
常虎也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个问题,贾景其实也有些怀疑柳煜会不会反正,但历史上毛文龙攻下镇江堡后,周围的汤站堡、江沿台堡、险山堡以及九连城确实是纷纷反正。
“先修书试一试吧,告诉他朝廷大军指日反攻辽东,问他怎么想的,王大人你应该有印信在身吧。”
贾景想了半天,随即说道,这样既能知道柳煜有没有反正的意思,又不会让柳煜察觉到自己想攻占船厂。
“不敢在将军面前自称大人,有的。”
王一宁不声不响的拍了个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