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只好作罢,开始认真的防卫起来。
对于贼人的身份,朝廷这边,根本没有半点消息。
唯一能做的,便是防卫。
无论怎样,先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再说。
于是他第一时间将主要负责皇帝陛下安全的锦衣卫金吾卫的身份调查了一番。
确定家室身份没问题之人,才继续使用。
跟着,他又开始调查关于银两来源之事。
那带着纸球的银子,具体是自何处流出的。
结果,显而易见,没查到!
这也是自然。
原因很简单,旦背后的贼人将此事暴露出来,便等若是自报身份了,完全是死路一条。
无奈之下他只好继续防卫。
查不到贼人,自也只能全力防卫。
而也就在这一日,晚些时候,弘治皇帝将三位阁老召至养心殿,询问诸多政事。
一开始,三位阁老倒是对答如流。
只是,到得后来,随着大学士刘健将数十份弹劾的奏疏摆了上来,弘治皇帝的面色终于变了。
“都察院以及南京都察院,联合上奏吗?”
弘治皇帝先后看了奏疏,兀自喃喃着。
这诸多奏疏之中,竟都是弹劾宋青山以及他这个君王的!
弹劾的要点也很简单,大谈祖宗制度。
而今为止,祖宗制度,已然崩坏。
朝廷这边,若再继续大行商道,无视科举那么,用不多久,就会礼乐崩塌,国不将国!
几乎所有奏疏,都在呼吁他这个君王,恢复礼制!
“呵呵。”
弘治皇帝冷笑不已。
难道,当真被宋青山那小子说中了?
贼人,就在这大明的文武百官之中?
眼下,终于要冒头了吗?
弘治皇帝有些气愤。
不出意外,此番刺杀君王计划的贼人,就在文武百官之中,最起码,这文武百官之中也有帮凶的存在。
这是一件极其令人心寒的事情。
为了自己的利益,教他这个君王恢复祖制,置天下百姓江山社稷于不顾,还是人吗?
“贼人,当诛!”
弘治皇帝喃喃一般,历来宽厚的他,此一刻,杀气腾腾。
三位阁老见了,也是相当的无奈。
因为此事的矛盾根本,在于新政与旧政。
新政,自然便是鼓励行商,攫取银两,使得天下安定,百姓安康,本是好事。
但这新政却使得延行数百年的科举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读书人未来的出被堵塞了大半啊!
先前,矛盾或许还不深。
可随着这天下越来越好,朝堂之中,终于是有些人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