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粗制滥造的短剧拉低了平台对“短剧”的整体印象,平台方基于过往经验,对这类内容持谨慎态度,似乎情有可原。
。。。
可许晨没料到的是,这几家平台的负责人刚挂了杨蜜的电话,转头就拨通了盛华集团苏盛华的号码,语气里满是邀功的殷勤!
“苏总,您猜怎么着?许晨那部短剧果然来找我们平台了!我连成片都没看,直接就给拒了,绝对不让他有机会上线!”
“听说他那部剧投资不小,这下他估计得亏上千万,说不定还得砸了自己的口碑!”
“您放心,苏总,这事我们办得妥妥的,肯定不让许晨在影视剧的圈子里有立足的机会!”
“哈哈哈,苏总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通话结束,几位负责人看着银行账户里新到账的、数字颇为可观的“辛苦费”,脸上都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他们其实也不清楚为什么盛华集团要这么针对许晨,但盛华是娱乐圈里说一不二的巨头,跟紧巨头的脚步准没错,顺势而为,好处自然少不了。
至于许晨?在这些平台方看来,他或许是个优秀的歌手,但想跨界到影视投资制作领域,还是太天真了。
华夏娱乐圈不乏“唱而优则演”的成功先例,但那指的是转型做演员,而非直接成为操盘项目的投资人。就像歌神张学友,唱功封神,演技亦获认可,甚至拿过大奖,但他始终是作为演员参与其中,而非幕后资本。
一位负责人端着咖啡,冷笑出声:“一个歌手就应该好好的唱歌才对!不好好唱歌,非要凑投资的热闹,想挤进资本这个圈子,等待他的只会是破产以后的千万债务!”
另一位负责人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不屑撇嘴:“也不看看现在的格局,娱乐圈的资本席位早就固定了,能随随便便一个歌手腾位置吗?”
“呵呵,许晨以为自己写两首好歌,就能在圈子里横着走?太嫩了!”
几位大平台的负责人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是他们的心中,对于许晨投资短剧的这个举动,心中都充满了蔑视!
他们不约而同地一致认定,许晨这次投短剧,注定是血本无归!想要从资本手里抢流量,更是绝无可能!
。。。。。
平台内部,几位负责内容初审、曾与杨蜜对接过的年轻员工,在得知平台高层最终拒绝了《花纤骨》后,全都惊呆了。
一位在平台工作了十年的资深老员工更是直接找到了部门负责人,更是直接冲到负责人办公室,语气里满是急切地劝说道:
“领导!《花纤骨》您真的不考虑再看看吗?这部短剧真的不一样!我之前跟杨蜜姐要过几个片段,虽然体量是短剧,但是制作非常精良,剧情紧凑、画面有电影感,我觉得肯定能成爆款,就这么拒绝太可惜了!”
负责人自然不能坦白自己收了苏盛华的好处,只得摆出一副道貌岸然、义正辞严的姿态,敷衍而又傲慢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