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带着核心团队疯狂优化方案。重点不是炫技,而是如何把那个核心的交互模块做到极致实用、成本透明可控,堵死那位赵副总的嘴。同时,我让苏晚动用她所有的人脉,悄悄打听恒泰和沈淮最近的动向。
消息零零碎碎汇总过来:
恒泰最近在竞标一块极其重要的城东地王,竞争对手是背景深厚的鼎晟集团。鼎晟的少东家赵坤,行事狠辣,风评极差。
沈淮的闪婚消息放出后,那位沈太太倒是安分了不少,没再出来刷存在感。
沈淮本人行踪低调,但听说压力巨大,恒泰内部暗流涌动。
赵坤。鼎晟。赵副总
线索似乎慢慢串起来了。沈淮的对手是鼎晟的赵坤。而创科那位能决定我们生死的赵副总,很可能就是赵坤的人!沈淮用一场闪婚把我摘出去,就是怕鼎晟的人发现他还在关照我,从而拿我当突破口来对付他!
下周三的招标答辩,根本不是什么机会,而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赵副总到场,就是为了名正言顺地踩死我们,顺便给沈淮一个警告:看,你抛弃的女人,我照样能捏死。
想通这一切,后背惊出一层冷汗。快穿世界教会我,被卷进这种级别的争斗,小虾米只有被碾碎的份。
溪溪,方案……还要不要按原计划讲苏晚拿着最终的演示文稿,声音发虚。她也从各种渠道拼凑出了大概,吓得够呛。
讲。我看着屏幕上优化到极致的方案,眼神冰冷,不仅要讲,还要讲得他们无法拒绝。
可是赵副总他明显……
他想要什么我打断她,他想要一个完美的、能交差的、还挑不出毛病的项目!我们的方案,技术领先,成本透明可控,用户体验无可挑剔,商业回报模型清晰。他如果仅仅因为私人恩怨就当场否决,传出去,对他和创科的名声都没好处。他那种人,最看重羽毛。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我们唯一的机会,就是把方案做到极致完美,在公开场合,用无可辩驳的优势,逼得他不敢、也不能为了私怨而否决。让他明白,否决我们,是他的损失,是创科的损失。
苏晚看着我,眼神慢慢从恐惧变成了坚定。好!拼了!
周三。创科集团总部大楼。顶层大会议室。
气氛肃杀。巨大的环形会议桌坐满了人。创科的高层、技术专家,还有几家竞争对手的代表。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
我和苏晚坐在陈述席。我主陈述,她负责技术细节答疑。
赵副总坐在主位,是个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眼神锐利如鹰隼的男人。他翻看着我们提交的方案书,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
轮到我们上场。
我走到台前,打开投影。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直接切入主题。语速平稳,逻辑清晰,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技术实现,每一个成本核算点,都像冰冷的钢钉,砸进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重点阐述被赵副总视为风险点的交互模块,用最直观的数据模型和用户场景模拟,展示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撬动最大的价值。
整个陈述过程,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我的声音和激光笔点在屏幕上的轻微声响。
我能感觉到赵副总的目光,像冰冷的探针,一直钉在我身上。带着审视,带着评估,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外
陈述结束。短暂的寂静后,提问环节开始。
技术专家的提问还算专业,我和苏晚配合默契,一一化解。轮到高层提问,问题开始变得刁钻,甚至有些偏离方案本身,带着点敲打的意味。
林经理,一个高管慢悠悠地开口,贵司规模不大,承接如此核心的项目,抗风险能力如何保证我们创科的项目,容不得半点闪失。
创科选择合作伙伴,标准应是技术实力和项目匹配度,而非单纯规模。我迎上他的目光,不卑不亢,我们有成熟的应急管理机制,关键岗位均有备份。同时,我们愿意接受创科提出的任何合理的履约保证金条款,将风险控制落到实处。具体方案在附录D第12页。
另一个高管接着发难:方案创意不错,但落地性存疑。尤其是那个交互模块,听起来很炫,但用户真的需要吗会不会只是你们设计师的自嗨
用户需求是设计的基石。我调出一组数据,这是我们在三个不同城市商圈做的千人级线下体验问卷和后台行为数据分析。数据显示,87%的用户对沉浸式导引有强烈需求,尤其是在大型复杂空间。我们方案的交互设计,是基于海量用户行为轨迹和痛点反馈进行的精准优化,并非设计师的主观臆断。具体数据支撑在……
好了。主位上,一直沉默的赵副总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他合上面前的方案书,目光如炬地看向我。
林经理,他身体微微前倾,带来一股无形的压迫感,你说得天花乱坠。但归根结底,你们这个方案的核心价值,都押宝在那个花里胡哨的交互上。成本,是降了,但基数依然不小。我凭什么相信,你们这个小公司,能把这个‘核心’完美地、不出任何纰漏地实现出来而不是给我搞成一个半吊子工程,烂尾收场
他问得极其尖锐,直指要害。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带着各种意味。
苏晚紧张地捏紧了拳头。
我看着赵副总,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心里却绷紧了弦。这是最后的考验。
赵总,我声音清晰,一字一句,技术实现的可靠性,口说无凭。我们带来了核心交互模块的实时运行Demo,以及……它运行所需的全部硬件载体原型机。我示意苏晚。
苏晚立刻起身,将一台轻薄的、类似平板但造型更流线的设备连接到会议室的演示系统上。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轻瞳’终端,专为该项目优化。我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它集成了我们方案中的所有核心交互功能,成本仅为市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现在,它已经接入了创科科技园区的部分开放空间实时数据。
我启动Demo。大屏幕上瞬间分割成几个画面。一个是轻瞳终端的操作界面,简洁直观;另外几个是模拟的科技园实景监控画面。
我拿起轻瞳,对着大屏幕上的一个建筑模型随手一指。屏幕上对应的实景位置立刻被高亮标记,最优路径瞬间规划,并以极简的AR线条叠加在实景画面上。我手指滑动,建筑内部的结构、入驻公司信息、设施状态等数据流畅地弹出、切换。
操作丝般顺滑,响应速度极快。没有花哨特效,只有精准、高效、直观的信息呈现。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稳定性、流畅度、功耗控制、极端环境测试报告……我放下设备,调出一系列文档,全部在方案附录E。赵总,技术壁垒和落地能力,是我们敢接这个单子的底气。我们不是空谈概念,我们交付的是经得起检验的、能立刻投入使用的解决方案。烂尾在我们这里,不存在。
我直视着赵副总的眼睛,毫不退缩:选择我们,创科得到的不仅是一个顶尖的智能导览系统,更是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复制推广的核心技术平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这个项目本身。否决它,损失的,是创科未来的可能性。
掷地有声。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赵副总。
赵副总靠在宽大的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在我脸上和屏幕上的Demo之间来回扫视了许久。那目光,像是在重新评估一件被低估的武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会议室:
技术部,一周内完成对‘轻瞳’原型机的所有压力测试和安全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