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从繁杂的政务中抬起头,见状,心咯噔一下,摒退了在场的理事内监。
内监走时,忍不住看了小郡主一眼,谁得罪小郡主了,哭成这样。
宋初语攥了两根辣椒才哭的如此倔强:姑姑,侄女有话说。
太后五十多岁,保养得益,虽也善待先皇留下的遗孤,可朝中上下都知道,太后最宠爱的是自己侄女,不是公主胜似公主,封号还是安国,如果不是‘长公主’必须是先皇亲女才行,太后能封自家侄女一个长郡主。
宋初语跪下,神色郑重:姑姑,侄女请教您,侄女成长为什么样的女子,您才会同意我娶自己喜欢的人,无论此人什么身份。
太后愣了一下,欲扶她的动作停住,直起身:你这么问。。。。。。哀家以为多了一个侄儿。
姑姑。宋初语看着太后。
太后不解的看着侄女,她这个侄女从小骄纵任性、心气颇高,除了容貌好,是上京城再常见不过的贵女。
今天却。。。。。。有些不一样:男方身份很低
您礼贤下士也礼贤不到的人。
确实低了,怎想到要娶他
怜他半生蹉跎,亦有人负他。
可怜的人多了——
是,但可怜到侄女心上的不多,想让我护在身边的也不多。
对方同意了吗
宋初语愣了一下,她没想过这个问题:需要对方同意吗
太后想了想:不需要。若是初语同意,自己同意,男方什么想法不重要。
宋初语不觉得:很重要。她完全忽略了这一点,有些男儿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吃软饭是耻辱,林清远极有可能是这一种。
不重要。
重要。
不重要!一个身份低到尘埃里的男人,还要问问对方的意见,她侄女成什么了:那你还要不要娶。
宋初语眼里绽放出明媚的光彩:侄女说要,太后姑姑现在就答应吗
太后看她一眼,避开了这个问题:德海,拿点药给她擦擦眼,也不怕毁了眼睛。
是娘不理解侄女吗,还是姑姑好,不在乎世俗,理解侄女的想法,侄女在姑姑这里想哭都没有机会。
不用给哀家带高帽,也别指望哀家替你压你母亲一头,男孩子是谁
宋初语有些语塞,虽然她不觉得林清远身份低,可他身份确实低:一个小书生,但他的不足,侄女可以补齐。
太后坐回座位上,早对她这句话有兴趣,平日只知道花花草草的侄女,突然有志气了说说,怎么补,入朝为官,给他挣一世荣华,还是案牍劳形,让他永世流芳。
如果可以,侄女都想学,侄女恳请姑姑教导。宋初语双手交叠,越过头顶,郑重下拜。
这辈子,她不想磨平棱角困于后宅,要像姑姑一样、像林清远一样,尽己所能,护一方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