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点了点头,表示确定。
这让朱元璋彻底被震住了,能看出来方才那条新制度的种种弊端,已经让他有些意想不到了,若是朱允熥真的能拿出来更完美的制度,那就真的不一样了。
这代表着,朱允熥的能力,很可能不弱于朱允炆。
甚至,更强!
倘若朱允熥的能力真的不错的话,那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事情,确实需要重新思考!
“说,咱好好听听。”
朱元璋道。
不过,他心中倒是也有些不相信。
户部的官员商量了那么多,才商量出来这套方案。
朱允熥随随便便就能想出来更好的?
神童,也未必能做到这一步吧?
估计这臭小子就是在说大话呢。
郁新此时低着头躬着身,不过耳朵却竖了起来,认真的听着,他也想听听三皇孙殿下,到底有没有更好的方案,不会真的能拿出来比他们户部商讨的,更加合适的方案制度吧?
朱允熥也不理会众人心中的想法,他组织了一下新的方案具体脉络后,随即言道:
“孙儿认为,新的公侯贵勋岁禄制度,应该使得‘人口与大明朝朝廷财政挂钩’的方法,来进行发放。”
“公侯禄米总额占比,不可超过全国田赋的一成。”
“这样的话,就可以解决防止禄米挤占军费、赈灾等核心开支的问题,同时也能保障朝廷财政有着充足的空间,应对战争或灾荒。”
比例这个概念,早就诞生了,朱允熥也不怕朱元璋听不懂。
闻言,朱元璋陷入沉思,然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也就是,比如今年朝廷总共收上来田赋一千万两白银,那么就给公侯岁禄总共只发一百万两白银。”
“明年朝廷总共收上来田赋两千万两白银,那么就会公侯岁俸只下发两百万两白银?”
朱允熥颔首。
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就能保证日后哪怕大明王朝财政无法运转过来,亦或者压力太大出现赤字,依旧能保证公侯的岁俸得到发放。
总之就是。
朝廷有钱的话,你们公侯发的钱就多。
朝廷没钱的话,你们就少发点。
这就彻底的完成了朝廷、皇权、公侯贵臣的财富一体化,使得朝廷越好、功勋们获得的岁禄也就越多,也就不会有人搞事情了。
“这样的话,原本存在的‘财政不可持续、勋贵宗室膨胀失控’的隐患,就彻底消失了。”
朱元璋忍不住露出赞叹,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按照朝廷收入的比例方式,进行岁俸发放。
这个方法,简直过于完美了。
正当朱元璋准备夸赞朱允熥的时候,就见朱允熥继续说了起来:
“然后就是分级递减制度,孙儿的想法是,国公岁禄每新增一代子嗣递减一成,非嫡长子三代后降为平民。”
“这样的话,就可以完全遏制宗室人口指数增长,同时也能强制宗室阶层自然减员,降低财政负担。”
朱元璋不禁颔首,这个主意也不错。
要知道他皇室成员,每一代之后爵位都会下降的。
更何况是这些公侯了。
况且按照这种方法的话,也并非那么狠,毕竟嫡长子也不会被降级为平民。
而旁系出了三代后,就算降为平民,依靠着这公侯家族的财富,也能够养活了。
从这里,朱元璋就发现了一个好处。
三代之后很多公侯的后裔,非嫡系的大多数都降为平民,这个数字可是很恐怖的,但非嫡系成为平民,嫡系不可能不管吧?适当的接济接济,给予各种帮助也是正常的,这不相当于进一步的减少公侯嫡系子嗣所拥有的财富了吗?
户部护士郁新此时也思索着朱允熥的话,越想越感觉有道理,没想到三皇孙这政治能力也不同凡响啊,小小年纪就能看出来这么多东西,更是能举一反三,提出更好的制度方案?
了不得!
见微知著、洞若观火!
天生的政治坯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