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帝王托孤
永和十七年冬,帝都飘着十年未遇的大雪。
明德站在紫宸殿外,任凭雪花落满他的紫金官袍。殿内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太医们进进出出,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他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指,嘴角却浮现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
丞相大人,陛下宣您进殿。大太监王德全佝偻着腰走出来,声音压得极低。
明德整了整衣冠,迈过那道朱红门槛时,脸上的悲戚已然到位。龙榻上的永和帝面色灰败,眼窝深陷,明德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位统治大周二十载的帝王撑不过今夜了。
爱卿。。。皇帝的声音像破旧的风箱,太子。。。就托付给你了。。。
明德跪在榻前,额头抵地:老臣必当肝脑涂地,辅佐新君。
林。。。林毅。。。皇帝突然抓住明德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他。。。不可留。。。
明德心头一跳。林毅,镇国大将军,手握二十万边军,是太子生母林贵妃的兄长。他微微抬眼,看见皇帝眼中最后的精光,那是帝王对权力的本能戒备。
老臣明白。他轻声应道,感觉皇帝的手慢慢松开了。
三更时分,丧钟响彻皇城。明德站在丹墀之上,看着年仅八岁的太子被扶上龙椅。小皇帝吓得直哭,龙袍拖在地上沾了灰。明德走过去,亲手为他整理衣冠,转身面对满朝文武时,声音沉稳如钟:
先帝遗诏,命本相与六部尚书共理朝政。镇国大将军林毅,即刻赴北疆镇守,无诏不得回京。
朝堂一片哗然。站在武官首列的林毅猛地抬头,虎目圆睁。明德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诏书,上面的玉玺鲜红如血。
林将军可有异议?明德微笑着问。
林毅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最终却单膝跪地:臣。。。领旨。
明德满意地点头。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权力的游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火熬煮的毒药,要一点点渗透,直到对手在不知不觉中毒发身亡。
第二章边关年
北疆的风像刀子,刮得人脸生疼。
林毅站在城墙瞭望台上,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十年了,他被发配到这个苦寒之地已经十年。当初离京时正值壮年,如今鬓角已染霜白。
将军,京城来信。
亲兵递上一封火漆封缄的信函。林毅拆开一看,冷笑一声:小皇帝亲政了,召我回京。
这是好事啊!亲兵喜形于色。
林毅将信纸揉成一团:明德那老狐狸把持朝政十年,会轻易放权?他望向南方,眼神锐利如鹰,去把昭儿叫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男装的少女大步走来。她约莫十七八岁年纪,眉目如画却英气逼人,腰间佩剑随着步伐轻响。
父亲。林昭抱拳行礼,动作干净利落。
林毅将信递给她:你怎么看?
林昭快速浏览信件,眉头微蹙:陛下刚满十八,明德表面还政,实则必然暗中操控。此时召父亲回京,要么是要对您下手,要么。。。她眼睛一亮,是要借您制衡明德。
林毅欣慰地点头。这十年他不仅操练军队,更将独女培养成了出色的谋士。在北疆这个法外之地,林昭学会了剑术、兵法,甚至那些闺阁女子永远接触不到的权术之道。
收拾行装,三日后启程。林毅下令,让铁鹰先动身。
林昭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铁鹰是父亲暗中培养的死士组织,在京城潜伏多年,就等着这一天。
第三章朱雀归京
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百姓们挤在道路两旁,争相目睹这位离京十年的将军风采。林毅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前行,身后是二十名精锐亲兵。林昭一身素白骑装跟在父亲身侧,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那就是林将军的女儿?怎么像个男子似的。听说在北疆长大,能挽弓射雕呢!嘘。。。小点声,明相爷的人听着呢。。。
林昭耳力极佳,将这些议论尽收耳中。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街道两侧的茶楼酒肆,在几个不起眼的角落,她看到了铁鹰成员留下的暗记——一切准备就绪。
皇宫正阳门前,礼部尚书带着仪仗等候多时。
林将军,陛下在紫宸殿设宴为您接风。尚书拱手道,眼睛却不住地往林昭身上瞟。
林毅下马回礼:小女粗野,让大人见笑了。
哪里哪里,虎父无犬女啊!尚书干笑着引路。
穿过重重宫门,林昭注意到禁军布防的变化。明德显然已经将皇宫守备换成了自己人。她悄悄记下每处岗哨的位置,心中盘算着突破路线。
紫宸殿内灯火通明。年轻的天子端坐龙椅,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锐利。林毅行大礼时,皇帝亲自下阶相扶:舅父不必多礼。
这一声舅父让殿中气氛微变。站在文官首列的明德眯起眼睛,他身着绛紫官袍,虽已年过五旬,却精神矍铄,丝毫不见老态。
林将军戍边十年,劳苦功高。明德上前一步,声音温润如春风,老臣提议加封林将军为武安侯,以彰其功。
林毅心中警铃大作。封侯看似荣耀,实则是明德要夺他兵权的第一步——按律,侯爵不得兼任实职将军。
臣愧不敢当。林毅沉声道,北疆未靖,臣愿继续镇守。
皇帝看看明德,又看看林毅,突然笑了:两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这样吧,舅父暂且留京休养,北疆军务由副将暂代。不等林毅反驳,他转向林昭,这位就是表妹吧?朕早有耳闻。
林昭上前行礼,动作优雅得体,全然不见方才的英武之气:臣女林昭,参见陛下。
皇帝眼中闪过惊艳:表妹可有婚配?
明德突然咳嗽一声:陛下,林小姐远道而来,想必乏了。不如改日再叙家常?
宴席间暗流涌动。林昭注意到坐在对面的年轻男子一直盯着自己,那人约莫二十出头,面容与明德有七分相似,却多了几分阴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