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查看过了,只适合做生意不适合住。
我还是小时候和赵成跑到街上来玩过,走,一起去逛逛。兰勇提议:那个国营厂还在吧二三十年了变化应该很大了。
厂还在,这十来年变化确实大。
陈桔又带着兰勇赵大琼逛这个镇子。
这个场镇还挺大的。赵大琼觉得几乎能抵得上杜红英老家那个万安镇了,只不过相对来说没有万安镇热闹。
是啊,全靠了那个国营厂支撑,逢赶场天人挤人,附近的村民卖菜卖菜卖鸡鸭生意都还行。陈桔道:赶场天爹娘也要把萝卜莲花白这些拿来卖。
卖多少钱一斤
两分钱一斤。
赵大琼……好吧,她有点忘本了,真的觉得这个菜价便宜得要命。
自家厂里食堂里采购的菜价可是远远不止这个价呢。
我们这儿还好,种出来哪怕便宜点呢也能变现,其他场镇种再多都等于零,人吃不完就喂猪,背到镇上去都卖不掉,家家户户种有菜,根本就没人买
。
地里刨食不容易。赵大琼感慨不已,要说做生意还是得杜红英,当年她在军区承包的地菜都送军区食堂了的,根本不愁卖。
可不,挺难的。陈桔道:爹娘和春春都还是老思想,总觉得地不能丢荒,得种上,可是种上的菜都不值钱,变不成现,除了自己吃真没必要种这么多,累人。
赵大琼……陈桔这想法也没错,只不过他忘记了老人们没有收入来源,就靠着卖点小菜挣点零用钱呢。
一行人又走到了镇东头。
这是什么地方兰勇看到一个围墙围着一个空院坝,里面的房子破破烂烂的,墙上还有一些上了年代的标语。
这是当年的知青小院。陈桔道:最早的时候是村公所,后来办了扫盲班学校,七几年的时候来了知青就改成了知青小院。
现在这个地儿是政府在管吗兰勇一问,赵大琼几乎就明白了她的想法。
是东红街道办在管。
走,去问问。兰勇道:把这个地儿买
下来,给舅舅他们修一个房子来住。
陈桔……真不愧是有钱人,一张口就是买地。
不过,街道办的人回答的问题:可以,但是只能转让给单位,私人不能买地。
这还不简单。赵大琼笑道:正好以建筑公司的名义买下来,临街修来办公,后院修给舅舅他们住。
好主意。兰勇道:陈桔,这个事儿你处理一下,给舅舅修房子的钱我们出。
这哪行啊,我给成哥商量一下,到时候我出钱他出力给我爹娘修几间屋。
都不用争了,就从公司走账修建,给舅舅舅妈养老用。赵大琼道:这地儿比他们分房的地方好多了。
是的,这是上街子,这个镇子排出去的污水直接冲走了,对这上面没影响。陈桔道:那修房子的事儿要给爹娘说一下吧
回头等你把地办下来修好了给他们说。
若依着舅舅舅妈的性子,肯定又不会接受了。
相反还会念叨让他们节约点,以后还要养娃娃等等……
一路走一路商量
,再回舅舅家时都说好了院子要怎么修了,陈桔说多修两间屋,等他们下次回来住。
刚到舅舅家门口看到了兰方夫妻,兰勇则看陈桔。
陈桔连忙摇头,示意他什么都没有说,他可是保守着秘密的,连枕边人都没透露半句。
看到兰勇夫妻还穿着前天穿的那一身桌棉衣,兰方看了自家媳妇一眼:就看不出半点有钱的样子啊
会不会是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