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你哥能干。杜红英真是后悔得要命:我真后悔中午没听你的劝。
丢脸总比娃被学校丢出来的好。
赵月岚十二分的同情高志远,我哥这不得跪搓衣板
那个……嫂子,要不,送他们去京城上学为了亲哥赵月岚也是绞尽了脑汁:我现在就打电话给爷爷奶奶,他们一定很高兴孩子们去京城。
不用。
高志远也想了很久,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这儿确实不适合他们,送他们回部队的托儿所。
杜红英就看向高志远:好不容易一家子在这里团圆,又要扔回去,谁去照看
而且,说真,部队的托儿所老师都不稳定,谁家家属文化高一点就去应聘一下,然后要生娃了,家里有事儿就又得找下一个。
唯一稳定的就是有空的同志去客串一下教官,将他们拉去操练,这个体育老师永远不会缺。
还有,住哪儿
高志远去进修了,沈大娘带着两个大娃娃来市里上学后,某人就将自己住的那套让出去了。
说空着也是空着,让别的有需要的家属住。
当时杜红英心里还有点意见。
某人却说现在部队条件有限,很多人的家属符合随军却没有地方住,自己没住占着房子不合适,房子也是国家的,空着不好,应该让房子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果说有房子,让老娘再带着两个小的回去杜红英也没意见。
房子都没地儿住,还回部队
看着杜红英翻白眼,高志远也后知后觉的发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他这次是真惹祸了
那个,我马上打电话给马部长,让他想想办法安排一个房子,哪怕是一居室的都行。
杜红英也不想管他。
结果,他打电话过去马部长的回答是没有。
怎么回事儿,你不是还有半年才进修完吗,我都替你想好了,半年后五号家属院就修起来了,那儿给你留一套房,你看如何
好的,谢谢马部长。
高志远能说啥,总不能说自己把娃娃上托儿所的机会都给搞掉了吧。
那还不成了全军区的笑话。
挂了电话看着妹妹和老婆的眼神,高志远才发现:女人好凶,惹不起啊!
哥,嫂子,真的,我觉得送他们去京城上学是最明智的,说真的,其实过年的回家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京城的教学可能真的更好一些,你是不知道,大院里像浩轩这么小的孩子都开始学外语了。
学那个鸟语干什么高志远瞪了赵月岚一眼:你别崇洋媚外。
我崇洋媚外赵月岚指着自己的鼻子:我……
好,高志远,打电话给爷爷奶奶,送孩子去京城上学。
杜红英却幡然醒悟过来,不送孩子去京城上学是傻!
不仅要送没地儿上学的两个小的,大的也送去。
不是,老婆,咱们不得好好考虑考虑
高志远可是记得很清楚,杜红英说过一句话:一家人要在一起,孩子在哪家在哪。
而他的原则是:老婆在的地方就是家。
很突然的要将孩子送京城去,然后老婆在市里,自己就算不进修也会回军区,那什么……一个家又是一盘散沙了!